游彦莉
(包头康泰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或企业在内部进行自我约束、调整、控制和评价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称,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一般分为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内部控制通过控制手段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确保决策计划的可行性。第二,通过职责分工、严格把控各环节来推动企业经管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或规避预期外事件的发生。第三,通过对企业资金收支、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等情况的控制来减少或规避资源浪费、贪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第四,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标准、监督手段等来促使各项政策、制度和方针的落实。第五,内部控制的应用确保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监督效果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了财务管理转型进程,各企业也加重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但受自身规模、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依旧有所不足,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类:第一,企业所制定的制度不合理。部分企业受以往管理思想影响严重,新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依旧以旧制度内容为核心,依旧难以满足现阶段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部分企业则是过于将制度理想化,导致制度实际操作性不强,难以得到落实。第二,制度执行力不强。企业自身组织结构不健全,缺乏保证内控制度落地的机制,部分企业并未对内控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意识。虽然企业为实现稳健经营而积极建设内部管理制度以加快财务管理转型,但实际上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传统落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不全面,主观上更加注重短期利益的获取,将企业资源集中于产品研发、服务提升等业务项目上,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的重视不足,上行下效,导致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意识缺乏[1]。第二,人员素质培养不合理。企业在人员招募上主要以满足业务开展需求为主,在业务部门人员的招募上主要以其专业能力为主,后续培训也重点关注其业务能力,相对忽视人员在内部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为控制人力成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常处于紧张状态,一人兼多职现象成为常态,滋生混岗等问题。
2、风险评估有效性不足
受管理思想的制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多数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上掺杂了过多的主观判断,未能充分将定量和定性手段结合起来。同时,风险识别范围多集中于财务相关工作,潜藏的风险危机较大。
3、内控控制力度不强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措施而采取的手段、方式,一般包括职责划分控制、授权控制、审批控制、预算控制等。首先,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开展业务时存在不按流程办事的现象,比如因为多次良好的合作而放松对合作商品质的审查,给企业材料采购、设备购入等埋下了安全隐患[2]。其次,缺乏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就当前来看,企业对审批界定并不明确,在项目审批时多存在“一把手决策”现象,没有实质性的风险控制环节。另外,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企业数据难共享的情况使得预算控制也缺乏全面性,企业部分预算计划流于形式。
4、信息沟通不通畅
我国企业上下级之间的界限非常严明,十分重视管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多是指令模式,导致信息交流被弱化,而沟通的缺乏常导致上下级之间存在理解偏差,不利于决策计划的执行。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企业实际经营达不到预期,影响企业效率。
5、内部审计权威性不足,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
一般地,内部审计部门来负责内部监督,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内部监督效果不理想。首先,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领导权力大于审计权力,审计工作无法保持公平、公正性。其次,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而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由财务人员兼任,企业缺乏完善的审计部门和专业的审计人员,削弱了内部监管力度。
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是企业确保内部控制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企业首先应在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内部控制知识、解读相关政策内容,促使全体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管理层应做好表率工作,培养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从战略角度来规划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控目标。其次,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拓展人员知识储备,并提高人员学习和理解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各项决策、制度内容,并积极落实。
从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来看,首先,企业应在内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加强管理人员对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其次,邀请专业机构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分析来对业务流程等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风险发生因素。再者,企业还可以在内部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专业风险管理人、部分负责人以及基层人员组成,确保基层业务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委员会,由委员会确定问题成因、评估风险威胁性并分析诱发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将其反馈给管理者,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针对企业当前存在“一人多岗”问题,企业应先梳理组织结构,并明确岗位权责,同时对重点财务岗位进行分离制衡,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并通过经济责任挂钩的方式来明确各岗位责任。其次,加强审批权责划分,参考其他企业经验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对管理者权利加以约束,避免独裁。最后,加强预算控制,贯彻落实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来编制预算指标,财务人员要深入业务活动,掌握市场动向和业务实际开展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最后的预算方案[3]。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在财务共享方面的投入,邀请专业机构来对财务系统模块和程序进行优化,加强各部门交流,实现数据共享。
首先,企业应淡化行政管理思想,培养下级人员反馈问题的意识,杜绝溜须拍马现象,比如规定若因上下级沟通不畅而导致风险发生,则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其次,构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比如面对面模式、邮件模式、研讨会模式等,给单位内部沟通提供沟通桥梁。最后,建立投诉反馈制度,各基层人员可以随时就上下级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上级反映,比如下级负责人不懂装懂,强行理解制度、计划,导致业务活动开展困难时,基层人员可以通过投诉反馈渠道将问题反映给管理者,从而杜绝舞弊腐败问题的发生。
首先,企业应调整组织机构,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审计部门权责,确保审计的权威性[3]。其次,配备专业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在人员配置上,企业要端正思想,单纯的抑制人员数量只能减少成本,而不能提高效益,企业应以质量为先。
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增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企业必须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细化内部控制、做好信息沟通以及明确内部审计权责,从而推动企业稳健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