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路径

2019-12-19 02:00周志超王文俊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新时代

周志超 王文俊

摘   要: 企业家精神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力量,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尚未建成等是现实困境,应从提升企业家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企业内部企业家精神生成机制、健全民营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制度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构建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民营企业; 企业家精神; 路径构建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9.04.007

“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通过对26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名企业家调查发现,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1]我国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拥有民营企业家越多的地区,民营经济越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2018年评选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浙江、江苏、广东的民营企业家占比53%。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企业上榜数量排名靠前的仍是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三个省份民营企业上榜数量占总数的五成。企业家精神是促进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力量源泉,是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家精神却十分稀缺。2018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内地的民营企业有23家,其中仅3家民营企业进入前100强。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法人数量的90%以上,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传统低成本比较优势消失和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下,急需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

一、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目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企业家和政策文件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有不同表述。

(一)国内外学者主要观点

马歇尔(191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包括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的心理特征。奈特(1921)强调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承担者。熊彼特(1934)把创新精神看作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科兹纳(1979)与卡森(1982)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协调行为。黄海艳等(2018)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归纳为创新、责任担当、工匠精神。[2]李政(2019)认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和创业精神,还包括责任担当、奉献、诚信和工匠精神等。[3]

(二)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认识

日本稻盛和夫将企业家精神内涵概括为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王健林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精神、坚持精神和责任精神。许家印认为企业家首要的任务是专注做好自己的企业①。马云曾多次谈到企业家应当具有创新精神、使命与责任感②。王传福认为企业家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③。

(三)我国政策文件中的表述

国务院在《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概括了新时代我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即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4]

上述观点对企业家精神的观点虽有所差异,但普遍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创立、经营企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挑战并抢抓机遇的冒险精神、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具有很强的“结网”能力的合作精神、遵纪守法并重视诚信的守法诚信精神、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精神。笔者研究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汇集千千万万个企业家样本所归纳出的共性特征,即具有共同的典型性综合的精神品质。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核心内涵可概括为:创新和冒险精神、敬业和合作精神、守法诚信精神、责任与担当精神。

二、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家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现实中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假货泛滥等所表现的企业家精神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1. 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不足。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冒险精神是企业家内在的宝贵品质。目前,民营企业家对于未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充满焦虑,“熬”和“守”的心态占据上风,不愿冒险,风险意识相对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2%、6.0%、8.7%,虽有小幅增长,但明显低于2014年和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1%和10.1%。民营企业寿命短暂也揭示企业家精神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3年左右,远低于中小企业美国8年左右和日本12年左右的平均寿命。[5]另外,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对创新与设备改造投入低甚至不愿投入,即使创新也多为模仿跟进型,自主创新型偏少,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成为行业领头羊,难以做大做强。

2. 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不强。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支柱。民营企业家来源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有的民营企业家捞一把就跑,移民海外并卷走大量财富;有的民营企业家将做企业当作进入政界跳板;有的民营企业家当企业发展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時,不思进取且丧失艰苦奋斗精神;有的民营企业家看到房产短期高额利得与经营实业利润不断萎缩的强烈对比,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企业,转而投资和投机房地产。在企业内部,一些民营企业家,盲目自大,听不进高层管理团队的意见,导致决策失误。如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在《总裁的20大失误》中,总结的失误之一就是缺少合作精神,听不进高层管理团队的意见,个人决策急躁化。甚至有的民营企业家,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压榨员工、克扣或拖欠员工工资,甚至对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等变相辞退。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是建立在各自利益基础之上的短期合作,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3. 守法与诚信精神不高。守法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和立身之本。部分民营企业家存在不法行为,如假冒注册商标、行贿、偷税漏税等;部分民营企业家诚信度不高,偷工减料、打虚假广告、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失信行为冲击着市场。《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显示,2018年企业家犯罪2889宗,民营企业家犯罪数约占企业家犯罪总数的88.58%;共涉及犯罪企业家2773人,民营企业家约占犯罪企业家总人数的89.29%。④民营企业家涉及32个具体罪名,而触犯频次最高的前五个罪名依次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行贿罪、合同诈骗罪和单位行贿罪。如飞驰公司欺诈消费者,将事故车当新车卖。因部分民营企业家诚信缺失问题,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市场良性的竞争环境,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 责任与担当精神缺乏。责任与担当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内在要求。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家,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责任。一些民营企业家生态意识不强,环境被极大地污染,如民营企业百强中的沙钢集团烟尘污染、钢渣随意堆放等多项环境污染问题一犯再犯,威胁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①。一些民营企业家安全责任意识不高,大部分的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在民营企业,如“三鹿毒奶份”和“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一些民营企业家慈善意识不强,个人生活奢侈浪费,但对社会公益事业、扶贫等社会责任抛诸脑后。[6] 因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责任担当意识,不仅使企业陷入道德伦理危机,而且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二)部分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

1. 企业家个人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总体不高是制约优秀企业家精神形成的根本原因。民营企业家来自社会各界,身份构成极其复杂,虽有一小部分属于精英阶层,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家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改革初期的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使得民营企业家学历不高、知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与新时代企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不匹配,导致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不足。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把企业“做久、做特、做强”的长期目标或人生追求。部分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当企业发展稍有成果,就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思进取,坚守精神不足,导致企业停滞不前或昙花一现。三是部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年轻任性。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大多接受过良好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甚至部分还有“海外留学”经历,视野开阔,喜欢挑战,但因受西方的教育影响较深,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等精神不足。四是部分民营企业家缺少基本的道德责任感。部分民营企业家把经营企业只看作是谋求个人财富的手段,过度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缺失守法诚信精神,不仅法律意识淡薄,忽视对国家、股东、客户、社会的责任,而且缺乏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融为一体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消极的一面与企业家精神存在激烈冲突。“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存在“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中庸”观排斥市场竞争,抑制了企业家的创新性;重义轻利观,与商业获利动机有所抵触;“人治”观念影响较深,法制观念相对淡薄。

2. 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民营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企业内部原因。目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仍不健全。一是民营企业选拔机制多是任人唯亲。民营企业家族化比较严重,仍延续着家族治理的传统模式,任人唯亲,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基本都是家族成员,并且还在家族成员间传递。企业家族化比较严重,易造成用人不当和人才流失。二是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激励方式单一,重物质激励,主要通过薪酬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民营企业精神激励、目标激励等运用很少,不重视对家族以外人才的栽培、起用和引进,大大抑制了高素质人才的才能施展空间和创新动力。因激励不到位,导致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效率不高、管理方法不科学,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三是民营企业的决策易独断专行。民营企业家普遍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三权合一。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了民营企业主或其少数家族成员掌握着决策权。[7]

3. 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和制度执行缺位对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我国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大,办案时间较长。知识产权保护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最薄弱的领域,如云盟集团有3个全部胜诉商标权盗用的案件,仅1例执行,另外两例法院判决成一纸空文,没有得到分文赔偿,严重挫伤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二是我国当前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目前,对守信企业激励不足,失信企业惩罚较弱。如民营企业江苏亿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治污严重失信,无排污许可证擅自排污,仅给予暂缓上市、禁止招投标之类的惩罚。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或针对性不强。我国虽然出台了多个鼓励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但往往難以落实到位或落实效果不好。如民营企业遇到政策的“玻璃门”,我国民营企业与国企相比仍面临准入门槛过高、融资难、审批程序繁复等差别化待遇问题,这些不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另有一些制定出台的政策因缺乏严密调研,政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不利于培养出创业创新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盲目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对创业创新教育重视不足。我国MBA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校企合作松散。五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中因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走了不少弯路,不少科研成果无法真正地转化成产品。

4.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尚未建成。营商环境是企业家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生成。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仍面临风险和较长期的挑战。当今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低成本优势明显,加速资本流向国外,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尤其是出口企业受影响较大。二是我国营商环境的短板阻碍了民营企业家成长。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6位,远落后于美国(第8位)、新西兰(第1位)、新加坡(第2位)等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国家。我国在获得信贷、办理破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便,如民营企业获得信贷难,我国金融机构愿把资金贷给劣质国企,却不愿贷给优质民营企业;破产审核程序繁琐且时间长。

三、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路径

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是一项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民营企业家精神培育需要企业家个人努力、企业激励、政府鼓励、社会支持等途径来实现。

(一)提升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

1. 引导民营企业家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现代社会对企业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家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在企业发展中屹立不倒。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终身学习观。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民营企业家应具有动态学习能力,通过树立终身学习观,与时俱进,提高国际视野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能力。二是引导年轻民营企业家积极传承老一辈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培育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年轻人士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向任正非、宗庆后等老一代企业家看齐,继承发扬前辈企业家创业创新、爱国敬业、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等优良精神品质。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学习政府出台的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和习近平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坚定发展信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兴旺、民族复兴之中,不断提高精神层次和境界,增强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2. 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和培养。借鉴美日两国优秀企业家良好培育机制。一是把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训纳入到政府人才培养工程,尤其应加强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养,通过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领导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增强民营企业家党性,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二是鼓励高校开设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可在中小学开启启蒙教育,在大学或科研院所建立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聘请知名企业家为高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或学校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教学。同时,增加教授或学生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机会。三是开设非学历教育企业家培训班。鼓励成功企业家开办企业家培训学校,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卓越企业家——国内著名的优秀企业家——行业或区域内知名的骨干企业家梯级培训结构,针对“企业家的层次”分别实施相应层级培养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家精神生成机制

1.完善民营企业家选拔和培养机制。以“任人唯贤”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客观科学选拔评价标准。建立起职业经理人科学评价机制,对民营企业家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出系统、科学评估,依据评估标准,择优选拔优秀人才。二是从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国外经验表明,优秀企业家多是从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出来的。我国可借鉴国外优秀企业家培养经验,民营企业的每一任企业家都应把培养下一任接班人作为己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从企业内部层层抓起,并为后备企业家人才提供实践机会。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企业家人才库”,按照公开、公平、透明原则,选用优秀企业家人才,鼓励体制内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向体制外双向流动,推动优秀人才合理流动。

2.完善民营企业家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使企业家个人行为与企业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达到“激励相容”目标。一是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家正向激励,对企业家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管理层持股制和任职预期等,将中长期激励相融合,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二是建立企业家声誉激励机制。企业家声誉是企业家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是衡量企业家价值的重要尺度。通过企业家声誉激励机制,使企业家精神长期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引入经营者责任保险制度。对于企业创新活动中因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补偿,增强其风险承担能力,维护企业家这一特殊稀缺资源的权力。

3.健全民营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是降低决策风险和保证企业健康运行重要条件。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的作用,发挥民主决策,将决策中个人因素降至最低。二是建立企业智能决策系统。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IDSS智能化企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水平,借助大数据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危机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为民营企业家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作用。三是科学选择决策方案。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决策资源,借助专利預警、境外安全风险预警等,在决策前进行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听取并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优化决策方案,降低决策风险。

(三)健全有利于民营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制度体系

1. 完善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以制度落实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保护和培育。一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加强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保护,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政府要“守信践诺”,让非公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针对我国产权保护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违法侵权者处罚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非公企业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等,为民营企业维权者提供更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全社会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对失信人限制乘火车、飞机等惩罚取得了较好效果和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推动我国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家诚信档案,采取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依靠信用监管和社会监督,着力营造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环境。三是强化政策针对性和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出台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增加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辅导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军民融合、利用“科创板”融资,提高民营企业对优惠政策的利用率,切实减税、降费等,并对创业失败者提供破产风险承担和保护制度。

2.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形式。美国科技成果总体转化率达80%,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美国政府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出台了《商标法修正案》、《联邦技术转让法》等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美国高校建立了激励性的利益分配機制,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借鉴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经验,认真贯彻落实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法规政策。一是提高科技成果含金量。优化科研资金配置,将科研资金重点向真正具有科研和转化实力的大企业倾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对接,针对企业中存在技术短板联合攻坚克难,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建立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将相关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及科技研究成果信息及时发布,做到供求双方信息对称,推进科技成果快速应用于企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东北大学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发明人与学校之间收益分配比例,使输出技术成交额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这种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探索和做法,值得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推广。[9]

(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1. 树立崇尚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观。社会只有对民营企业家给予足够尊敬,树立企业家是伟大的共识,才能更大程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一是克服“官本位”思想。我们的社会应将优秀企业家视为“民族英雄”,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宣传和重奖,树立优秀企业家精神典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更多人渴望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二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与企业家精神相吻合的思想,如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等精神都蕴涵着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三是营造宽容企业家失败的社会氛围。美国硅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使得人人都想创业。我国要培育民营企业家精神,各级企业家精神教育应秉持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理念,将失败视为成功的一部分,宽容失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化。

2. 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越好,就更容易激发民营企业家精神,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依法清理废除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二是树立服务理念。将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作为政府机构及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理念,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的改革目标,积极寻求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与政府交往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采取“面对面”交流方式,问需问计于企,多听听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等政企沟通的桥梁作用,为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献计献策。加快清理政府、国企等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四是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大范围的优质营商环境。我国经济新常态要由“一带一路”来支撑,通过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发挥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作用,为民营企业国际化搭建平台。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新时代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