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培训对儿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

2019-12-19 05:47邢国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巴林共情儿科

卢 迪,兰 萌,邹 萍,邢国媛*,马 丽

(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2.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300134;3.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士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应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语言沟通技能和相关的法律条文等[1]。良好的共情和沟通不仅可以取得患儿的大力配合,同时也可减轻患儿的紧张情绪,还可以更好地取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2],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因而护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3]。巴林特小组是由巴林特创立的一种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改善医患关系的一种案例讨论式培训方法,已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巴林特小组的基本理论是“医务人员就是药”,即医生通过对患者的倾听和理解,从而发挥类似药物的作用[4]。巴林特小组培训在我国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但缺少针对护生,尤其是儿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报道[5]。本研究观察了巴林特小组培训对儿科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影响,并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被试资料。

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8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实习护生共72人,均为女生,年龄在20岁至22岁。入组标准:(1)自愿参与本研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身体健康,无表达障碍者。(3)保证训练时间者。剔出不符合条件者后共入选66人,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人。训练前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和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培训方法。

研究观察期为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培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8次,每周1次,每次1.5h。将实验组33名实习护生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16至17人,每组再配备1名组长,负责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负责巴林特小组培训的组长均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巴林特小组培训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并且在正式研究前再次进行统一的巴林特小组培训和考核。组长职责:(1)把控培训时间和讨论内容,将讨论的重心引导在护患关系方向;(2)鼓励组员自由发言和表达观点;(3)保护案例提供者,避免提供案例者在讨论中受到其他组员的攻击和伤害。

巴林特小组培训要点[6]如下:(1)在组长提议下由一名组员详细讲述本人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的案例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余成员仅倾听和思考案例;(2)组长对案例提供者给予肯定,引导其余组员自由询问该案例的相关细节,提供案例者据实回答案情细节;(3)其余组员自由表达对该案例的看法、感受、建议,提供案例者仅倾听和思考;(4)提供案例者根据其余组员的发言总结自己之前未发现的问题,并表达自己对该案例新的认识和感悟;(5)组长做本次活动总结发言并对案例提供者表示感谢。

(三)评价方法。

1.采用杰弗森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 JSE-HP)[7]评价儿科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该量表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3个维度20个条目,其中含10个反向条目。量表采用likert7级评分,即完全同意为7分,同意为6分,依此类推,完全不同意为1分。量表总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高。该量表信效度较好,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

2.采用支持性沟通量表(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scale, SCS)[8]评价儿科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该量表包括辅导与咨询、提供有效的负向反馈和支持性沟通3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至5分,分值越高表示沟通能力越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对入组的儿科实习护生在培训前后进行量表评估。由未参与训练的护理学教师实施,在评估前统一进行量表培训和考核,评估结束后量表当场收回。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一)两组护生JSE-HP评分比较。

培训后两组护生JSE-HP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培训后实验组护生JSE-HP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两组护生JSE-HP评分比较分)

注:△表示与同组培训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P<0.01

(二)两组护生SCS评分比较。

培训后两组护生SCS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培训后实验组护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两组护生SCS评分比较分)

注:*表示与同组培训前比较,P<0.05;△表示与同组培训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P<0.01

三、讨 论

(一)巴林特小组培训可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护士共情能力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护士站在患者角度感知并正确评估患者的情感状况,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的能力[9]。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帮助临床实习护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贴心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能增强护生的工作成就感和满足感,避免工作怠倦产生[10]。本研究显示,经过巴林特小组培训后实验组儿科实习护生JSE-HP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巴林特小组培训较常规培训更能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这是因为在巴林特小组培训中,实习护生通过不再关注患者的疾病本身及护理情况,而是通过对案例细节的询问、集中讨论,帮助护生从不同角度识别、体会和理解患者的复杂情绪,并通过对患者行为原因的探讨,使护生学会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11]。

(二)巴林特小组培训可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影响医患关系,甚至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是沟通方式不当、沟通不到位。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造成的[12]。本研究显示,经过巴林特小组培训后实验组儿科实习护生SCS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巴林特小组培训较常规培训更能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有别于常规培训方法讨论的案例一般是非亲身经历的,巴林特小组培训讨论的案例均为亲身经历的沟通事件,通过参与这些案例讨论,彼此交换与患者交往过程中的感受,使护生开拓了与患者的沟通思路,认识到自身在护患沟通中忽视的细节,因此该培训增强了护士的沟通能力[13]。

因此,在常规护理培训基础上配合巴林特小组培训能显著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其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和服务患者。

猜你喜欢
巴林共情儿科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御苑印家俏巴林
巴林石收藏趣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