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轮训课程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效果分析

2019-12-19 05:47邓国英段茗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轮训本科生医学生

翟 玥,邓国英,段茗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

大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近年的教育探索实践中,备受关注[1]。各高校均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本科生入驻科研平台项目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就开始实行“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在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具备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的要求[3]。

目前研究显示,医学生对于科研的认知较高,但仍存在自身科研素质不足等问题[4],严重影响医学生科研活动的效果[5]。为增进医学生对科研的了解,培养科研兴趣和素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五年制本科生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中常规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科研轮训课程。作为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科研轮训课程是否能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尚缺乏明确研究。评估科研轮训前后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评价科研轮训的效果,可为课程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3级临床五年制的24名学生。

2.科研轮训课程内容。科研轮训课程共四周,前两周为基本实验技术介绍和实验室见习,后两周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相关课题的综述一篇。

3.科研能力评定方式。科研轮训课程前后,分别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评估及问卷调查。评估内容包括信息提取和摘要撰写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具体方式为:给予学生一篇经过处理的中文文献,要求阅读后拟定题目、关键词和撰写摘要,以考察学生从科技论文中提取综述信息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研究目的,询问研究所需要明确的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此假说,以考察学生实验思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首次阅卷时,根据学生整体答题情况,将两道试题的答案分别分为A、B、C、D(A>B>C>D)四个等级,并制定评分标准。科研轮训后的试卷形式与前相同,但内容难度稍大。

4.问卷形式及问题设置。调查使用的问卷为自评问卷,前后问卷可追踪对应。在科研轮训前,就其科研经历进行调查。在科研轮训后,就其在科研轮训中的参与度及对科研轮训的评价进行调查。

5.统计方法。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软件进行分析,前后成绩差异使用Friedman检验和Kendall’s W检验,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检测指标。

二、结 果

1.课程前后科研经历与科研能力。在科研轮训课程前,70.8%(17/24)的学生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实验等科研项目,全部17人都表示会进行文献阅读,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其中76.5%(13/1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熟练操作。在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中,58.8%(10/17)学生的项目实验方案设计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仅有5.8%(1/17)的科研项目方案基本由学生独立设计,其余35.3%(6/17)的实验方案由老师设计。科研轮训课程后学生的科研能力如下(见表1)。

表1 科研轮训后科研能力 [n(%)]

统计结果显示,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更易在科研能力评估中的实验思路考评中取得较好成绩(前50%,P<0.05)(见表2)。而就综述能力而言,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与否未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独立或熟练操作与否,对科研能力考评亦无显著影响(P>0.05)。

表2 科研经历对科研能力影响

2.科研轮训中科研经历。在科研轮训课程的两周中,大部分学生都了解所涉及实验的研究目的(79.2%,19/24),并进行了独立的实验操作(66.7%,16/24),近半数学生(45.8%,11/24)参与了所在实验室的科研汇报和科研组会。54.2%(13/24)的学生表示,经过科研轮训课程,最终能够理解所阅读英文文献的内容,其余学生认为理解英文文献仍存在困难。

从科研后的反馈结果看,参与科研汇报或科室研究组会的学生(11/24),在轮训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科研(见表3)。

表3 参与科研组会对科研轮训效果的影响

3.对科研轮训的态度。经过科研轮训,66.7 %(16/24)的学生认为自己更加了解科研。大部分学生认为科研轮训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如果科研轮训课程仅仅作为选修课,62.5%(15/24)的学生仍然会选择参加。

4.课程前后科研相关能力变化。对科研能力的评价包括文献解读能力、科研思路和实验设计两方面。在科研轮训课程前,根据班级整体情况,该两方面的能力,分别有4、8、8、4人被评价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对应1,2,3,4等级,成绩排序1>2>3>4)。课程结束后,按照相同的阅卷标准,进行再评价,其结果使用Friedman检验和Kendall’s W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轮训后学生文献解读能力分别有9、11、4人被评价为A、B、C等级。秩均值为1.31,高于轮训前的1.69。检验结果差异性显著(卡方值=4.765,P=0.029)。科研思路和实验设计能力,被评为A、B、C、D等级的分别有5、8、8、3人,与课程前对比秩均值为1.4,略高于轮训前的1.6,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卡方值=1.923,P=0.166)。

三、讨 论

既往评价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大多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信度不高,难以做到量化。本研究选取可定量比较的测试来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文献理解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两方面评价科研能力,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评估,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性。

在研究中,我们调查了本院所有参与该项目的本科学生,但此次研究涉及学生数量有限,样本数量较少。因此,在开展前,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真实性,带教老师和训练安排,均经过培训和标准化。在研究过程中,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客观的评价方法,以及第三方收集资料的中立性,使得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本科生对科研的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都曾参与科研活动(70.8%),并能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文献阅读,其中半数以上参与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科研的参与度高于已有报道[6]。

从培训前科研水平调查的结果来看,被调查学生在综述能力和科研思路上分层显著,而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学生,仅在科研思路的考核上显著高于其他学生(P<0.05)。这说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尚缺乏对文献阅读能力的专项培养,文献阅读能力可能与被调查学生文字基础功底关系更为密切。

本次科研轮训,涉及文献综述书写训练,结果显示,参与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而在前两周的实验室见习中,仅有少数科研兴趣浓厚,功底较好的学生在科研思路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整体差异性不明显。因此,在此后的科研轮训课程中,应更注重对科研思路与实验设计的教学。

数据证实,将本科生纳入研究团队研究组会和课题汇报,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提示,在本科生科研培养项目广泛铺展的当下,单纯提供平台或实验见习机会,已不能满足该阶段医学生的学习要求,对学生实验思路的启发教育可能更为迫切。应将更深入的科研相关课程纳入科研轮训课程体系中,并根据学生的科研经历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结 论

我院五年制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程度较高,科研活动普及度较高,学生的科研素质较高。但学生的科研思路仍有欠缺,有待于进一步专项训练。在接下来的科研教学中,应更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科研思路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猜你喜欢
轮训本科生医学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关于构建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机制的研究与思考①
浙江启动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
519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业务轮训
永济市: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机关轮训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