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骨科患者通常遭受严重骨骼和肌肉创伤,病情严重且复杂,临床针对骨科疾病主要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需采取有效麻醉方式,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和治疗效果。当前骨科手术主要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其中全身麻醉较易引发应激反应,患者术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手术风险[1]。且骨折手术患者会出现功能器官受限,并因此出现手术和麻醉耐受程度降低,术后较易出现并发症,影响身体康复。腰硬联合麻醉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部分研究[2]认为在骨科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应激反应更轻,对身体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120例骨科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部分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骨科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收治骨科手术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0)和常规组(n=60)。纳入标准:满足相应手术指征和麻醉指征;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手术史;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常规组包括女25例、男35例;年龄范围22~67岁,平均(43.6±5.4)岁;其中34例为股骨颈骨折,26例为胫骨骨折;34例为股骨头置换术,26例为胫骨骨折内固定术。试验组包括女24例、男36例;年龄范围24~67岁,平均(43.8±5.3)岁;其中35例为股骨颈骨折,25例为胫骨骨折;35例为股骨头置换术,25例为胫骨骨折内固定术,4例为膝关节置换术。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1 mg/kg丙泊酚、0.4 μg/kg舒芬太尼、1 mg/kg维库溴铵、0.03 mg/kg咪唑达伦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复合麻醉,给予2 mg/kg异丙酚静脉持续泵住,1%七氟醚气管导管吸入。胫骨骨折患者:给予0.3 mg/kg阿曲库铵、1.5~2.0 mg/kg丙泊酚、0.08 mg/kg咪唑达伦、0.4 μg/kg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控制氧流量4 L/min,保持肌松,给予2%七氟烷维持麻醉。
试验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股骨颈骨折患者:于L3-4行硬膜外穿刺,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侧,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流出脑脊液后,缓慢推注经脑脊液稀释的1.0~1.2 mL 0.75%布比卡因,依据情况注2%利多卡因。胫骨骨折患者:于L3-4行硬膜外穿刺,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流出脑脊液后,推注2~2.5 mL罗哌卡因,退出脊麻针后,通过硬膜外针向头侧置管,固定硬膜外导管。
术后1小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应激指标。术后1周记录两组神经损伤、神经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术后1小时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方法,有效麻醉对手术顺利完成中应激反应更轻,术后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但手术麻醉较易引起应激反应,这不仅会威胁患者安全,还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在临床麻醉中需充分考虑患者主要脏器对麻醉的耐受程度以及患者对疼痛的忍受程度,以保证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4]。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是骨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其中全身麻醉中患者易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应激反应[5-6]。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骨科手术患者通常需快速进入麻醉状态,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发挥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双重作用,肌松效果好、阻滞完全,能够维持良好麻醉状态[7-9]。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作用明显、起效时间短,不会使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过度延长,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小,应激反应轻[10-11]。马连军[12]研究显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髋部手术患者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全身麻醉患者,这也进一步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应激反应。
本研究中,试验组术后1小时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