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335)
通过第二课堂,运用人类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养成培育,就要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活动来达成目标,第二课堂中的活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中去。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中精华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根据对周边高职院校的调查了解,以实用技术为主的高职院校,往往将技术、技能培养作为主要方向,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第二课堂都少有系统的设计,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较少,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普遍存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导致学校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难度会加大。
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人文素养也重视,配备了相关教师,但是教师比例太少,大多以兼职的形式存在,而且学校对这部分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大,使得这些教师忙于自己的教科研或者主要工作,很少有人把第二课堂视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予以指导,使得“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有名无实。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倡导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但在活动的落实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如何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何开展活动?都没有有效的指导与引导,造成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第二课堂的活动仅凭一时兴趣,导致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成为一句空谈。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是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传统文化课堂大多注重宣讲文化理念,缺乏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其原因就是指导队伍、活动资金、活动场地的缺失,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增大传统文化活动的比重;第二,学校应建立奖励性制度以调动优秀教师承担传统文化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打造一支相对稳定,有一定专业性和知识技能的指导教师队伍;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植入到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达到其人文素养的目标。
1、精心设计,营造学习研讨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在培养人文素养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功能。创建优雅校园环境作为开展第二课堂的载体,开展诸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经典文化、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积累人文底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依据培养方案,成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类社团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校中活跃的学生组织之一,把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活动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是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点,成立诸如诵读、书法等各具特色的文化社团。每个学生社团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并选有特长、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社长,通过定期开展实践、分享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其人文素养。
3、开展系列教育,传承中华传统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需要传承、发展,学校应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开设传统文化的讲座和体验活动。例如在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端午节怀念爱国诗人屈原等,让学生深刻体会节日的起源、民间习俗、文化内涵等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念。
4、利用新媒体,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媒体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媒体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传统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要与时俱进,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重新焕发优秀传统文化新生机。同时,新媒体运用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实现培育人的目标。
第二课堂要挖掘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第二课堂基地建设,建立相对规范、稳定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组织学生对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深入了解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思想上的重视和通力合作。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对学生加以组织和引导,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完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