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钦凤
(钦州市钦北区自然资源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土地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言至关重要,处理好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可以说,土地是人民生活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障。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协调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也是关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重要保障。
土地资利用结构不合理是城镇化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城镇化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过渡,但土地无论对于城镇化而言还是农村人口的迁移来说,都是国家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城镇化中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部分城镇化过程中,对于一些被征收的土地存在使用浪费的情况,例如一些耕地被征收后,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和一些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土地浪费的情况,这些都造成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给城镇化带来阻碍,让本就十分珍惜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缺。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已经堪称奇迹,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造成耕地的减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口则是逐渐增多,这就导致了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与城市用地出现矛盾,城市要发展,需要土地,人民要生存,需要大量的耕地,这种矛盾是城镇化过程中作为突出的矛盾,而这种矛盾要实现妥善的解决,就需要不断创新土地利用形式,让耕地与城镇化相互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民选择在农闲时节进入城市打工,而这部分人口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逐渐放弃了对农村土地的投资,这就导致了农村土地出现闲置甚至荒废的情况,浪费了有限的耕地;而另一部分农村由于乡土情结,不愿离开长期生活的农村,而这部分农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耕地,让耕地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土地之间的供需形势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变得更加严峻,解决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也是迫在眉睫。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也是城镇化的题中之意。这就需要土地管理相关人员充分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尤其是耕地对于农民的意义。通过妥善的安置和补偿,确保土地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首先对于耕地利用,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做好前期宣传,保证农民了解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益处,充分调查农民的意见,其次,要以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切实为征收耕地农民争取更大的利益,确保农民不会因为耕地被征收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最后,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强拆强征的情况,充分了解民意,知会民意,做好前期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土地管理的意义与价值,配合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保证土地管理的科学与公平。
城镇化过程中又一关键问题则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对于已经征收的土地不能做到优化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或闲置,因此,这一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首先,要对土地征收做好科学的规划,确定征收土地的用途,保证土地一旦征收结束,能够马上投入到生产和使用当中;其次,在土地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大力优化土地使用结构,科学调整土地布局,要不断促进土地管理方案的科学化,保证征收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合理的使用;最后,要根据城镇化的进程和方案,确保土地的利用能够为城镇化进程带来益处,确实能够保证城市发展的更加科学,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断整合土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科学的土地管理政策。
土地管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因此,加强监管是土地管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项目立项后,要设立专门的土地监管组织,从前期宣传,到征收,再到最后的土地资源利用,都要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按照程序严格制定土地使用和利用流程,保证土地资源充分的利用;其次,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影响城市化的进程,也要保证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对于地面存在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源要充分保护,这些都要纳入土地监管当中,避免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违规滥造,暴力征收的情况;最后,要保证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在土地管理整个过程中把好关口,以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工作。
土地管理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化不断推进的重要保证,同时,土地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就是一切,因此,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对于土地的意见,保证农民权益,同时,珍惜土地资源,做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让土地管理不断科学合理。就目前我国城镇化土地管理而言,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相随我国改革程度的深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必将得到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也更加科学,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