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龙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山东蒙阴 276200
第一、制度的不完善。制度作为规范员工行为的重要依据,其完善程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速度。目前在电力企业调控部门,其现有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不能为调控部门员工提供全面的工作指导,这将直接影响到电力调控运行的安全,进而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及稳定运行,如果不加以关注的话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第二、人员素质存在不足。人员素质关乎工作完成的质量和速度,对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产生突发事故。如果调控部门员工存在着业务和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当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将会无法及时准确的应对各类事故,带来运行风险,引发不可预估的安全事件[1]。
第三、缺乏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能够在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确保电网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在设备运行中开展停电风险管理。但目前电力企业中有部门企业并没有建立全面、合理的风险评估制度,使设备停电风险升高。存在着电网方式安排、倒闸操作步骤不合理等问题。
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与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进行分析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及稳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证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2]。
第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调控部门员工行为。正所谓“无规矩不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员工的行为得到约束,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行为依据。因此要结合现有的规章制度,分析调控运行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人,将责任具体到部门、到员工。(1)对于安全工作,一定要量化定分,详细划分违章事项,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并及时有效的分析产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2)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不仅可以强化调控部门员工的责任心,还可以提高调控工作的质量。(3)完善管理制度,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电网调控运行的统一管理。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切实站在各部门角度综合考虑,为调控员工提供全面的工作指导。
第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速度为电力系统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动力。目前大力推广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为电网调控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保障。计算机系统是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硬件基础,适应性的强弱将会影响到电网调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电网调控运行工作要将信息技术安全作为前提,定期及时的升级相关系统,使其能发挥先进性,实现对电网调控运行全过程的实时监督和控制。此外数据库包含电网运行的各项数据信息,一旦出现问题,一定会对电网调控的运行安全性带来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风险[3]。
第三、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提高工作积极性。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奖励,将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企业可以设立“优秀员工奖”、“先进个人”奖等对管控电网调控安全风险工作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在员工的评选过程中要秉持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开展,评选活动要通过企业网站或微信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树立榜样。并为获奖员工提供晋升渠道,如吸纳为储备干部。
第四、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实际上,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是可以预防的。电网调控部门的值班员在检修工作中能够对基本的风险提前了解,及时分析电网的结构,对比较薄弱的地方进行检查,准确了解电网的运行状态,做好风险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预防风险的流程包括:落实检修计划、分析电网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对风险事故进行实战演练、做好工作的交接班。
第五、加强人员培训。电网调控员是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关键,其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对调控工作十分重要。要落实对调控员的培训与考核,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端正工作态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电力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提高调控员实际操作能力。完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按季度进行技能考核,将运行方式、工作难点等全部纳入到考核体系,在考核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调控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专业化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调控队伍,将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有机整合,激发员工积极性和热情,促使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
电网调控的安全运行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安全,关系到用电客户的用电安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在日常的工作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电网调控运行的风险预估和分析,并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员工培训、完善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采取奖励措施等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使电网运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