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务维修风险因素耦合性分析

2019-12-19 19:16:15罗雄
商品与质量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机务系统安全动力学

罗雄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1 民航机务维修风险因素耦合性分析背景

风险是客观存在于任何事物中的,安全是人们追求的最基本的愿望,安全与风险是对立的,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是保证安全的重中之重。

“耦合”的概念起源于物理学,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概括来说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系统动力学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系统部分的方式存在。

传统的对机务维修风险分析只考虑了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单独对维修风险因素产生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多个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所以并不能够全面的分析出影响因素以及整体风险[1]。机务维修事件各环节间关联度以及风险性质间的匹配度决定了耦合效应的不同形态。在研究民航机务维修多因素耦合风险的过程中,如果把民航机务维修风险看作是一个由许多风险因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的风险系统,则某一时刻的风险状态取决于系统中各风险的存在方式和耦合程度。

2 民航机务维修风险现状

史亚杰,李敬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析民航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结合专家调查意见建立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指标及其数据特点,建立了行业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运用此种模型可以方便的进行机务维修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和预警,从而找出主要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能够为机务维修系统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3 风险耦合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学者对民航风险耦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PcterBrooker通过分析事故的本质及现有的碰撞风险模型,指出其局限性,目的是整合现有的模型为风险分析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Shyur和Huan-Jyh运用事故和安全指标的数据来量化由人为错误所造成的航空风险,并证明了特定比例风险模型作为二次函数适用于航空风险评估,利用该模型可以调查航空安全因素的非线性影响和灵活地评估航空风险。

国内学者在航空风险耦合方面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王慰将耦合概念引入到空管安全风险管理领域,探讨空管安全风险藕合度,揭示空管安全风险交互作用的内在规律;史亚杰等对民航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后,建立了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考虑风险指标及其数据特点,构建了行业机务维修系统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民航机务维修风险机理的研究局限性表现在:民航机务维修风险因素研究仅停留在初级研究与调研上,缺乏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有机结合,更主要的是缺乏对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特定风险的专项研究,难以满足现场需要;多数从单个因素风险的角度设计指标体系,相应的指标大多停留在孤立的、间隙化的分析上,没有从多因素耦合风险复杂性的角度去研究,导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操作性不强[2]。

4 民航机务维修风险因素耦合性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针对民航机务维修风险因素耦合性分析有以下方法:

4.1 N-K模型分析法

陈勇刚,宋方建等做过《基于N-K模型的民航维修人的差错事件耦合风险研究》发现将耦合风险研究方法引入到民航维修风险分析中,通过计算多因素耦合风险交互信息值来评估民航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计算的结果能为民航维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即在民航维修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客观因素风险的耦合;尽量避免多因素耦合风险,尤其是四因素耦合风险。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法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人们在求解问题时都想获得较优的解决方案,得到较优的结果。所以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实质是寻优过程,来获得较优的系统功能。系统动力学把系统看成一个具有多重信息因果的反馈机制。因此系统动力学在经过剖析系统,获得深刻、丰富的信息之后建立起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再转变为系统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3]。最后通过仿真语言和仿真软件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来完成对真实系统的结构进行仿真。通过上述过程完成了对系统结构的仿真,接下来就要寻找较优的系统结构。寻找较优的系统结构被称作为政策分析或优化,包括参数优化、结构优化、边界优化。系统动力学就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对系统结构进行仿真,寻找系统的较优结构,以求得较优的系统行为。

5 结语

民航机务维修风险耦合性分析中,运用的N-K模型分析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其中,N-K模型分析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运算,相对来说,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定性分析更为简单。但是两种模型分析方法各有优点,为了耦合分析更为准确,选择运用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便更准确的得出机务维修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耦合结果。

猜你喜欢
机务系统安全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
湖南电力(2022年3期)2022-07-07 08:56:26
高邮市创新卫生系统安全管理模式
机务联系电路设计实例分析
机务管理模式下提高货车列尾装置作业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机务检修质量管理研究
大科技(2016年21期)2016-08-09 00:57:36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户用光伏系统安全防护问题的研究
太阳能(2015年6期)2015-02-28 17:09:37
新形势下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的对策研究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火炸药学报(2014年1期)2014-03-20 13: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