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白山市国营实验林场,吉林 白山 134300)
我国各级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进程。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发布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文件指出要大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管理制度。此外,国务院在2000年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文件中规定,大中型企业要积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进行,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内涵,积极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下主要围绕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分配、考核、控制、优化企业内部的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强化对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统一管理,全面、高效的协调企业各项经济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工作,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需要较高的生产和经营目标,通过制定战略发展目标,结合“短安排、长计划”的工作方式,高效执行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目标,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实行。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固化和量化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划分责任范围,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细化经营责任和经营目标,明确企业各个单位、部门和环节的工作目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分析、探究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完成状况,寻找预算与实际工作中的不同,探寻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上报给相应的责任管理中心,责任管理中心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顺利进行,避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企业在分配和调整相关资源时,要重视对预算过程和预算指标数据的分析,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价值。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平衡、规划企业资源,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让企业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要重视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一般情况下,需要明确人员的分工安排,预算编制中上下级制度明显,级别不同,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上级汇总下级的工作内容。作为新型的企业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求较高的工作能力,但是大部分企业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企业需要一些时间来熟悉并灵活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同时,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了解,忽视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效果,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内容较为烦琐、复杂,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企业员工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管理者对编制预算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错误地认为预算编制工作只与财务部门有关,让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得不到提高,降低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效率,财务预算编制的操作性不强,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许多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和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缺乏实操性,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推广和普及。同时,企业缺乏对责任范围的细分,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清楚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在发生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后,无法找到真正的责任人,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许多企业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和控制,相关监督机制较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一些企业领导者思想道德修养落后,重视个人利益,做出了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现象,败坏了企业的文化形象,不利于企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从企业战略发展战略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项目快速发展,科学、合理的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减轻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经理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忽视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没有评估、分析各个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级别,给企业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一些企业在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抽调财务人员进行工作,给财务管理人员增添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对于一些专业性强、风险高的项目来说,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提高企业的风险危机,在风险问题发生时,企业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连接企业的各个方面和部门,综合性较高,涉猎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符合新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认知和了解,给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进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要重视转变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和观念,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让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组织企业员工献言献策,不断创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工作的责任范围,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和机构,定期监督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果和质量,分析工作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要重视对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严格监督各个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还应该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提前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等级,将结果和数据及时提交给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要提前做出风险预案,以便应对风险问题的发生,保障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要高度重视对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切实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企业员工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献言献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不断分析制度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建立风险防范制度,保障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同时,要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和意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员工的责任范围,进一步检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效果和质量,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