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铭
(大连市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1)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起步比较晚,随着国情的不断变化,现如今的合并会计报表工作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国情的基本趋势。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发展极为落后,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务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时代背景,企业需要加大力度重视合并会计报表,以便于可以为企业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力量。
一旦企业出现合并经营发展的问题,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报表所涉及的范围也即将发生改变。一般来说,企业无论是进行会计核算活动还是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都应该事先确认会计工作的开展范围,以及清楚确定新企业的实际控制工作的主体。如果不能更精细地去确定主体,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很有可能存在精准度不达标的问题。相关的会计人员,需要深入企业内部,深度掌握企业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参照会计工作准则的基本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精准判断掌握企业控制权的主体。第一,是否会对整体的资金收益份额造成影响。第二,是否承担或者是参与了被投资方开展的风险活动以及被投资方开展的收益活动。第三,是否应用被投资方的各项权利,或者也可以说是否享受被投资方带来的利益。
合并会计报表,不仅仅意味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会发生改变,所涉及的会计活动政策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不得不承认,会计工作政策之间存有差异,也恰恰就是因为会计政策差异,导致了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也会受到影响。合并工作进行后的会计报表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每一个合并主体所应用到的会计政策也许会发生变化,但是在实际开展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之前,所有相关企业和相关人员都需要认可会计政策,并且还要积极结合全新的会计政策来调整企业即将使用的财务数据。政策之间存在差异,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弥补政策差异带来的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长时间下去,会计报表的编制效率一定会大大下降。
对于合并后的企业来说,会计工作准则对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控制条件不同,也就意味着开展商誉和公允价值处理工作的方法也会大有不同。在统一控制的条件下,按照原有账面的价值便就可以确定商誉和公允价值。但是在企业实际合并之后,相关的控制条件也发生改变,负债以及账目资产的实际公允值都会发生变动。因此,在合并会计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进行之际,一定要谨慎注意商誉和公允价值出现的变化。
企业在合并后,内部的交易活动会与之前产生差异,现有的一些交易条件会严重影响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不能够采用正确的处理方式,势必会导致报表的编制出现错误。以及导致相关的会计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有益的交易信息。企业的内部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会严重降低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精准度,但是与普通的交易活动进行比较,内部交易在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交易成本方面,依旧存在着无法替代的优势,所以也难免企业内部交易的金额会过大。因此,相关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报表的合作工作之时,需要尤为重视交易抵消的需求,并且还要关注交易利润被重复计算的问题。
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企业合并工作前,一定要对各个子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深度了解,仔细考虑子公司是否真正有资格被列入到合并的范畴内。在目前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早已指明,相关母公司所对应的各个可以实际控制的子公司,是可以被列入到合并范畴之内的,但前提是子公司的运营状况尚好,不存在任何违规运营的状况。会计报表的范围划分,其实极为关键,尤其是在企业出现合并经营的情况下。在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时,会计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企业控制权的归属,只要对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了解,才能够正确规范出企业会计信息的限定范围。只有精准地设置了会计报表的范围,才能够保障其他的后续报表编制任务可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对合并范围进行科学的界定,主要就是以新生的会计准则为根本依据,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对企业资金所有权的合理划分。在企业正式持股比例以及企业实际控制股权不够协调的调价下,会计人员应该先注重实际控股权,这样更有利于其能够确定是否要实际的控制权纳入合并的范围中,以及进一步合理划分报表范围。会计报表范围的确定,是一件程序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由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相关的会计人员和相关企业的领导人员,都需要从根本上认知到会计报表所涉范围的重要性。关于企业被控制的情况也需要搞清楚,并且还要通过各项指标去判断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的定位情况,一旦发现其存在异常状况,便应该及时做出纠正。在判定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回报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以及企业的重大事项表决权都有所了解。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去判定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期限,以及做好会计报表的基础编制工作。
在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之前,不仅仅需要对相关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工作政策进行统一,还要严格确保即将要进行的会计报表活动能够在高度一致性的政策条件下开展下去,以便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统一的合并会计报表相关政策,可以促使企业在开展合并会计报表工作之前,即可清晰认知日后的工作量,并且适当地去降低企业合并报表的工作强度。在改进会计报表编制条件之后,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报表的实际工作数量,提高编制效率,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到企业合并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指明方向。企业一旦确定了要使用的会计政策,就需要严格参照这个政策里面的各项规定去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在日后的每一项工作进展的过程中,都不可以随意调整会计政策,以及不可以做出与会计政策不相符的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其实还需要制定统一性的报表合并政策。要知道,具有统一性质的报表合并政策,实际上是保障合并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精准的基础条件,也是重要条件。因此,要想真正地实现会计政策的统一,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争取能够达到统一性。在对会计政策进行定制时,会计人员不能忽视特殊行业以及关联企业的现状,要对其现状进行透彻的分析,以保证可以收获到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总的来说,在企业制定合并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旧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全新的会计准则更注重强调账面公允价值的应用。全新的会计准则,关于账面公允价值做出调整,其实都是为了可以加强企业会计合并编制报表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企业账面在确定公允价值的时候,万万不可只从一方面去考虑问题,应该积极考虑到多种情况,例如,企业账面的公允价值并不是一致的,在公允价值方面也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同时,企业还应该谨慎选择评估机构,一定要选择评估经验较为丰富以及评估信誉较为良好的机构进行操作。一旦确定了企业账面的公允价值,则就需要对其进二次审核,以便于可以更进一步确保企业账面公允价值的精准程度。
在企业经过合并之后,企业的整体运营规模势必会有所壮大。比起以往的企业运行模式,合并后的企业也会借机建立起全新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制度。关联企业之间开展内部交易互动,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相关的会计人员工作量会日益繁多,会计人员需要针对关联企业之间的每一次内部教育活动都做好记录工作,保存内部交易信息,并且将其合理应用到日后的会计报表编制活动中。精准的记录,有利于对具有特殊性质的交易活动进行抵消。
在企业的会计财务处理的整体工作中,会计报表始终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企业的不同运营状态,需要有不同形式的会计工作报表进行呈现。会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企业合并后的每一笔资金流动,参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可靠的会计报表,以便于更好地展示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果,为企业的繁荣发展奉献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