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外与北外小语种人才培养对比研究

2019-12-19 15:39吴沁蓉陈慧娟何梓麒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种国际化一带

吴沁蓉 陈慧娟 何梓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社会对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据相关统计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和主要民族语言有60多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热度不断提高,中国各地不同程度掀起了学习小语种的新浪潮[1]。在此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更应当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将我国两所处于战略地位的语言高校广外、北外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分析这两所高校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情况,从而为我国其他高校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资料显示,目前和我国建交的178个国家中,使用语言种类约有95种,而目前我国仅开设54种语言课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开设有100多种语言课程,美国哈佛大学开设有90多种语言课程。我国部分语言高校对小语种人才培养已有明确行动或规划。例如在2015年,北外宣布成立第一个“一带一路”语言教学研究中心,目标是到2020年覆盖世界主要语言,并将逐步完善对与中国建交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所有语言的研究,其中涉及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广外也将通过相关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强相关的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从而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小语种作为“一带一路”朋友圈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能起到初步了解、有效沟通和扩大交流的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解决小语种人才稀缺的困境已成为其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同时,《“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指出,社会目前迫切需要小语种人才来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问题。

当下课题多以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为研究主题,未针对具体地区或高校进行深入或创新研究。本文另辟蹊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选取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两所语言高校广外与北外,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2 两所高校优势小语种专业的对比

北外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最强、语言培养能力最强的高等学府之一,优势专业有俄语、阿拉伯语等,开设博士点的小语种专业有俄语、德语、阿拉伯语等。

广外是广东省重点型涉外大学,优势专业有日语、泰语、越南语等。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同时,由于毗邻东南亚国家,因此有发展小语种专业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可以发现,两所高校各有其优势小语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又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3 两所高校新开设小语种专业的对比

2017年广外新开设了捷克语、塞尔维亚语、孟加拉国语、土耳其语、波斯语等5个小语种专业。2018年北外新开设了比斯拉玛语、达里语、泰特姆语、迪维西语、斐济语、科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等14个小语种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小语种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些新增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向,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我国小语种人才短缺现象更为明显。为了填补小语种人才缺口,许多高校都把开设小语种专业作为新趋势,但这样仍不能满足社会源源不断的需求,仍需高校不断进行小语种专业人才补充培养。

4 两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

4.1 广外人才培养基本原则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训原则,完善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参照高水平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培训要求,优化国际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知识、能力、质量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如跨文化交际、实践、创新、创业就业和自学五项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广外培养模式创新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5大方面。

4.1.1 加强学生国际流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流动,广外相继推出了留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项目,对进一步促进优秀学生的“走出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具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在校期间中国学生的学习和出国深造,也有利于吸引外国优秀学生来华学习,促进中外交流,取长补短。

4.1.2 加强教学模式国际化

为了实现培养国际人才和全球高质量公民的目标,广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使没有出国机会的学生也能享受国际教育。同时,广外还启动了将专业、外语与计算机三者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人才的培养要求,广外还积极推行“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学生在掌握小语种的同时,亦具备专业知识。培养符合国际人才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兼备,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1.3 加强教育国际合作

广外与其所开设的14个外语语种所在国家的多所院校都有合作。这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国际化小语种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1.4 创造国际化的实践机会

联合国已与世界19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成立了包括北外、上外(全称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外在内的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盟。广外成为华南地区第一所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盟的大学。

除此之外,联合国还有名为“大学合作计划”的项目。“大学合作计划”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大约两个月的宝贵实习机会。有优质师资做保障,国际化实践作基础,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会更加科学合理。[3]

广外也与多家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及其他用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安排来自广外的学生到这些国际公司和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视为己任。

由此可见,该校的国际特色不断深化,正在进一步探索全球治理对接、更好推动中外交流、更高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方式。

4.2 北外人才培养基本原则

北外培养模式创新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4大方面。

(1)突出双语特色:强化“英语+法语”能力的培养。

(2)利用各类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校际交流项目。

(3)采用跨学科导师组“1+1+1”培养制度:由专业导师、语言文化导师和实践导师组成,其中专业导师由校内外教师担任,语言文化导师由校内外外语教师担任,实践导师由具有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官员、中国政府有关机构)实际经验的人员组成。

(4)积极开展研究生实习模式创新:为开拓海外实习渠道,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总部合作,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学习期间在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实习的需要,并促进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发展。

北外以建设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语大学为定位,坚持“高端领导、全面提升”的理念,着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以期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师资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3]。

5 两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5.1 广外: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广外提出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高质量大众教育相结合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这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协调与发展。在以各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情况下,要特别注重这“五种能力”的培养。

在探索人才培养方向的同时,广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三个深度融合”的内涵。

5.1.1 坚持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广外丰富和发展了如“小语种+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专业学科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兼备的国际化人才。

5.1.2 强化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深度融合

广外支持优秀学生“走出去”,拓展国际化视野,鼓励吸收借鉴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引进来”,引进境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外籍优秀教师或其他高水平专业教师来校任教,为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创设优良语言环境与校园文化。

5.2 北外: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北外坚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类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德育为中心,以本科培养为重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5.2.1 服务国家语言战略

到目前为止,北外共设有84种外语专业,语言专业布局和开放数量居世界同类大学前列,部分语言学科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外从国家小语种人才战略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了“非中介语+通用语+专业方向”和“非中介语(小)+非通用语(中)+通用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语言熟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功底深厚,既了解对象国,又了解我国政治、经济、历史,也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

5.2.2 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北外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5.2.3 搭建国内外联合人才培养平台

该平台面向国际一流大学、学科、导师,从多维度提升学生国际化程度,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

5.2.4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北外不拘泥于传统人才培养的既有模式,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指导方向,构建新时代下人才培养新模式。

北外从培育、引进、激励三方面入手,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

(1)培育:支持非通用语种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育全方位、多层次师资团队,开展小语种学科联合研究,增强团队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2)引进:面向全球引进高水平人才,引进一流学者来访,本校教师与校外优秀学者开展教学合作,提高学科建设能力等。

(3)激励:完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引进企业捐赠及社会资金,提升教师进修研学比例,完善薪酬分配机制等[4]。

6 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外、北外作为国内两所著名的语言高校,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同样面临挑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目标,重新审视形势,从国际角度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外与北外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分别提出了各自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小语种人才培养为研究重点,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外与北外人才培养的异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现实价值。“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与沿线上大的国家展开经济贸易合作,更要与沿线上的中小国家在经济中积极合作,在文化上深度交流,这就需要更多的小语种人才为合作交流提供支撑。呼吁相关部门有所作为,为我国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提供平台,积极推进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与升级,为我们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语种国际化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