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2019-12-19 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马修文
党课参考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马修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这深刻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而深远的意义。要理解“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的深刻内涵,就要准确把握“走上了”和“壮阔”两个关键词。“走上了”表明中华民族自此开始在复兴之路上前进,不再是摸索阶段;“壮阔”则表明这条道是“人间正道”,也许会很沧桑,但必将得道多助。展望光明前景,笑谈苦难辉煌,鼓舞和激励亿万中华儿女满怀豪情、充满自信,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接续奋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如果说建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第一步,那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切实地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是把理论付诸实践、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关键一步。

中华民族有5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过去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二、70年来创造的辉煌成就,彰显中国道路无比广阔的光明前景和巨大力量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凭借勤劳智慧创造了辉煌成就和人间奇迹,这些既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百废待兴。70 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举世瞩目、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走出了一条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命运的人间正道。

(一)巩固基础,开天辟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所有这些,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一五”时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有重点地进行工业建设的时期,也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化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工业建设从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方面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大部分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或提高了技术水平,建立了飞机、汽车、发电设备、塑料、电子器材制造等一系列过去根本没有的新工业部门,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工业门类残缺不全的面貌,对中国工业化起步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主要农作物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绩。5年内新建和恢复铁路5500公里左右,公路里程增加1倍,城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在1962 年底开始明显好转。到1965 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电子、原子能、航天等新型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逐步得到发展。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全部自给。交通运输业长足发展,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麻风病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

“三五”时期,自1969 年起,全国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一次新的经济建设高潮。相继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湘渝铁路等,建设了丹江口、葛洲坝、乌江等大中型水电站,建设了第二汽车制造厂、攀枝花钢铁厂、山东兖矿等工业企业和大型煤矿。国防和科技战线成果显著,成功进行了导弹发射核武器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首次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启用了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

“四五”时期,1975 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70 年实际增长4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从国外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和单机,武钢一米七轧机、北京石化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始施工建设。第一艘核潜艇建成并完成试航。第一次把人口控制指标纳入国家计划,首次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开始制定农村普及教育战略目标。

(二)改革开放,翻天覆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等。随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经过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五五”时期,1979年4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为各项改革事业的展开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村改革序幕拉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初步推行阶段进入大发展阶段。开展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探索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一时期,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正式恢复高考。

“六五”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得到改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粮食基本实现自给、棉花自给有余,原煤、原油、发电量等大幅增长,许多轻工业产品特别是呢绒、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中高端产品产量急剧增长。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达到国际上比较先进水平的产品品种成倍增加。财政收入逐年上升,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五五”时期翻了一番。取得重要科研成果3.3 万项,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增加近50%,合计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到3500 多万人,城乡人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全国除粮食、食用油外,已基本取消票证,敞开供应。

“七五”时期,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4%。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和基础性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亚洲1号”通信卫星和“长征2号”大推力捆绑式火箭发射成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成功举办北京亚运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内容日趋多样化。

“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提前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两番。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框架,粮票退出历史舞台。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5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1 万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位居世界第11位,利用外资额位居世界第二位。通讯、汽车、电子、石化等重要产业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一些重要产业的技术装备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国际水平。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工程相继开工,引大入秦工程如期建成,军转民在核电、民用卫星、民用船舶、民用飞机制造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九五”时期,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困难,夺取了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胜利。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 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第七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

“十五”时期,成功摆脱了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四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西部大开发扎实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顺利启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开始部署。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平均关税水平由2000年的16.7%降到9.9%。外贸进出口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三位。

“十一五”时期,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经济总量由“十五”期末的世界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 美元。建设完成青藏铁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速铁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农业税全面取消。外贸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升至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五位,外汇储备规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三)走向复兴,接续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二五”时期,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出现转折性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次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位居世界首位。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成绩显著,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开展,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设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 年增长174 倍,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占世界经济比重提升至近16%,2006 年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从工业部门比较单一到如今已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20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跃居世界第一。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自2013年起,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服务贸易跃居世界第二,正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在改革开放40 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9年9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摄:鞠鹏/cnsphoto

(一)坚定道路自信

2019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时强调指出:“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弘扬英雄精神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先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共和国的基石。

(三)崇尚担当实干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新时代是崇尚实干的时代,新时代是崇尚奋斗的时代,每个奋斗的青春都美丽,每个奋斗的人生都精彩。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9 月30 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如今,中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携手奋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破浪前进。

讨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哪些辉煌成就?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