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雪姣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心肺复苏时救治因各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在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复苏时机的选择同患者生命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为此如何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成为了医疗人员关注的重要话题[1]。本研究中,探讨了对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有利帮助,报告如下。
选取90 例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2]。②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在抢救中途死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45例,其中包括男性26 例,女性19 例;年龄41-72 岁,平均(60.1±2.5)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21例,脑出血15 例,一氧化碳中毒9 例。对照组45例,男24 例,女21 例;年龄40-73 岁,平均年龄(59.8±2.6)岁;急性心肌梗死20 例,脑梗死15 例,一氧化碳中毒10 例。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在予以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救治的时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是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输液治疗及生命体征监测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抢救。
研究组则对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予以患者体位干预。心肺复苏抢救的时候,可以嘱咐患者为平卧位,使得患者呼吸道压力降低,此外还可在患者的头部垫上软枕,使得患者舒适度提升。②气道护理。在心肺复苏成功后,需保证患者气道的通畅且行气管插管,在实际行气管插管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坚持无菌化操作原则。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成功后,予以患者实施有效的管路干预,并将管道固定良好,避免气管移动明显;对呼吸道痰液聚集者,予以起到湿化处理操作,降低气道损伤情况,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对气囊的放气频率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误吸情况的发生率[3]。③脑部护理。对患者进行脑部护理,主要在于改善患者脑部氧代谢,具体护理方式上,采取湿毛巾冷敷操作,降低再灌注损伤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复苏成功后,多数患者心率、动脉压不稳定,对此护理人员需定时监测及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参数,一旦发现心电指标不稳定的情况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免患者病情加重。⑤心理护理。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病情大多比较严重,这常会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创伤,如此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患者康复,因而护理期间,护士需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娱乐活动等干预方法,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①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身体状态恢复平稳;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出现轻微并发症;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②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抽搐、胸部不适及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使用SPSS 20.0 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干预,研究组中康复总有效42 例,占93.33%,对照组康复总有效34 例,占75.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1 例抽搐、1 例胸部不适情况,总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住院期间出现3 例抽搐、3 例胸部不适及2 例记忆力降低清理,总发生率17.7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
心肺复苏是急诊科常见的操作之一,采取该方法可以让心脏骤停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临床研究表明,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就可导致脑部与其他组织器官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即使行心肺复苏抢救非常关键。
对于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虽说多数患者可复苏成功,但是患者的病情仍旧比较危重,所以对成功复苏的患者,临床中还需要予以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护理关键在于气道护理、脑部护理及心理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的肺功能及脑功能可完全恢复稳定,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损伤、误吸及关注损伤等不良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5]。急诊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中,主要强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对患者实施脑部复苏护理,对复苏室的环境温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可以减少脑部氧的代谢率,降低脑部供血供氧情况及脑部损伤,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实施气道及心理护理,保证气道的顺畅及降低误吸情况,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借助心理护理也可让换则会重建康复及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康复,提高康复效果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同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在康复效果上明显要比更优,该结果表明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的康复效果有显著帮助。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住院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研究组发生率也明显较对照组低,该结果也表明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对保证心肺复患者的安全性价值显著[8-9]。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中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在患者复苏成功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