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华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藕池中学,湖北 荆州 434000)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当中被广泛应用,且越发展现出其教学优势。分层教学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之间差异的接受能力、生理个性、教学基础及心理特征,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从而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达成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法的定义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存在较为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的实施区别化的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每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能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法,为学生制定不同进度的学习目标,能够让每名学生都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分层教学法旨在全面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中,培养学习能力,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班级的学生会对初中英语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教师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法,鼓励不同层级的学生努力学习,在自己原有英语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英语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分层教学法能让他们适当减轻压力,有效巩固基础知识点,逐步进行难点内容的学习。而针对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能为他们构建更大的学习平台,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分层教学法解决了不同学生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的问题,也增加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逐步提升,逐渐进入青春叛逆期,并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个性化发展,尊重每名学生的特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不管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如何,均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学生逐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即使是现阶段综合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积极的态度下学习知识,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初中英语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需要提前对班级每名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做初步了解,大致划分学生学习的层级水平。可以先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级。根据之后的了解和变化,再进行细化,比如在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中,学生的层级分布等情况,或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再进行划分。目的是给优等生创建更适合的学习平台,让他们更加优秀;给中等生提供更大提升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向优等生的方向努力;对于学困生,安排他们先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和学习状态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应不断调整学生的层级,持续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方案。
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存在差异,那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及计划完成教学目标的进度也需要作出调整。这需要教师首先对教学大纲作出细致的研究,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后再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分层教学计划。既能满足全体同学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也能让分层教学法落实到每名学生。例如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让优等生提前自主学习,并适当阅读课外相关材料,运用较强的学习能力灵活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查缺补漏,并布置完成提高英语能力的习题。教师设计的教学进度是最符合中等生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对课文知识点进行讲解,还需要配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学到的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绩。对于少部分学困生,教师需要增加基础知识点的练习,并不断鼓励学生,让其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教师可以安排基础题、综合能力题、提高题等题目类型,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均有目标。通过考试能找到学生的知识盲区,给学习重点内容提供方向,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让考试更加有意义。在分层考核中,教师针对各个层级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通过总分数进行评价,也可以更加细化,依据学生每部分题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既能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根据一个阶段的成绩对学生重新进行层级划分,让每名学生都始终具备适合的学习方案,实现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名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这将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取得进步,体会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教师通过对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规划,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加强课堂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