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保定 071100)
美术如同音乐和其他艺术学科一样,是一种体验美、感受美的方式。人们在体验美感受美好事物的同时,慢慢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审美能力方面就能产生质的飞跃。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从生理、心理都是变化的时期,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审美意识逐渐形成,自我风格形成。因此,如何利用好高中美术欣赏课,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掌握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审美特点、审美能力,以新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探索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评价启发、情境创设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的机会,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目前处于高考的压力下,学习任务重。还有专家指出,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传递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常使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努力迎合教师的审美观,这是造成学生对精心编制的教材内容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与艺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无关系。还有,单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结构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对艺术欣赏的畏难情绪,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参与艺术欣赏的积极性。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料质地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等等。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欣赏。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只有抓住了不同作品的不同的“美”之处,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新鲜感,并有所感想有所收获,这样的欣赏课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欣赏方法与手段要有新意,学生是一群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要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感受不一样的内容。例如,在欣赏课中的提问就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教师只讲不问。在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整堂课只有老师自己讲,这样满堂灌。结果是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效果不大;也有的教师盲目滥问,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糊的问题都问。有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主题,有的问题没有层次,难易无阶梯。总之,提问的目的不明,不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都是欣赏方法与手段没有新意。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课堂是由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组成的,个体之间的认识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着眼于设计每个学生特点的发展目标,要选择好提问的对象,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每一个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每一个学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们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几幅画,而是要培养他们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