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存在主义所受责难的辩护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019-12-18 18:58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主观性存在主义萨特

辛 浩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最开始仅仅是一篇发言稿,由于此前发表的《存在与虚无》一书晦涩难懂,在书中也存在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地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系列解释和误读。由此,萨特为存在主义哲学发声、为自己发声,形成了这篇发言稿,并在后期整理成书,因而,此书成为了对存在主义哲学解释最为通俗的版本。

一、存在主义所受的几种责难

首先,在书中开头萨特就指出,存在主义被指责为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望态度。在法国共产党等人看来,萨特的存在主义将解决问题的所有途径全部封锁,它找不到解决问题方法,从而陷入一种观望哲学,而“观望”被法国共产党人看成是资产阶级的特性之一,这是他们所坚决反对的。对于法国共产党的责难,萨特认为这是对存在主义的错误解释,存在主义恰恰与之相反,是一种行动的哲学,而并非共产党人口中说的“无为论”的哲学。

其次,天主教批评家以及共产党人一致认为,存在主义描绘的都是卑鄙、肮脏、下流的画面,它没有阐释人生光明的一面,从而陷入一种“悲观论”哲学。存在主义哲学还被认为是一种纯粹主观性哲学,因为它被认为建立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基础上。而在萨特看来,存在主义并非一种悲观主义,而是一种严峻的乐观主义,存在主义也并非纯粹的主观性哲学,而是一种从自我出发去探寻真理的哲学。

最后,基督教方面则认为,存在主义否认人类事业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在基督教徒看来,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存在主义否定了上帝立下的戒条和规定,从而否定了人类事业的价值,使人类事业缺少真实性;没有上帝的存在,人做任何东西都缺少了一种衡量标准,任何行动都是靠自愿的行动,因而人类事业缺少一种严肃性。

萨特在文中总结了以上三种主要来自法国共产党人和基督教徒对存在主义的责难,由此开启了下文对存在主义的辩护。

二、萨特对所受责难的辩护

萨特对存在主义的辩护是从定义开始的,在萨特看来,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接着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第一性原则。萨特认为,人首先是作为自身的存在,才产生出对人的定义,而并非先有了对人的定义,人才生产出来。人的存在是一个个具像的个人,而人的本质则是对每个个人的普遍化抽象化的概括,即人性,但人性在最开始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的一个人的概念,因此人不是它物,人就是人。根据存在先于本质的第一原则,萨特进而提出了以下观点:

首先,存在主义即行动。萨特认为,痛苦、听任、绝望一类的名词,永远不是把人和行动隔离开来的屏障,而是行动本身的一个条件。痛苦是普遍存在的,但一味的掩盖和逃避只会让人更加痛苦,立即行动并负起相应的责任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听任一词萨特也对其做出解释:即决定我们存在的是我们自己。至于绝望,萨特认为,绝望的意思并不是不行动,而是要把自己的行动的动力放在自我意识上,放在行的通的行为上,因而他认为绝望是怀着希望的行动。由此在我看来,萨特用行动说明了人的存在,用行动说明了人的性质,这打破了法国共产党人对于存在主义的一种“无为论”的责难,证明了存在主义是关于行动的学说。

其次,存在主义即乐观主义。面对各界人士对存在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的论断,萨特给予强势回应,在萨特看来,存在主义所描绘的卑鄙的、懦弱的、恶的形象,只是反映一个现实存在的状况,反应一个现实存在的人。这样的人如何成为如此,归根到底不是因为其它现实条件,正是因为自己的行动。人不但有决定一切与自己有关事务的权利,而且人能因为自己的行为改变事情的走向,人在存在主义这里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存在主义就是一种乐观主义。

最后,存在主义即人的自由。就萨特而言,它从存在先于本质的第一原则出发,主张(肯定)人的主观性特征。对于人来说,人首先是作为存在,后来才有了对于人的定义,这更体现为人在一开始就是一种没有定义的自由,一种无依无靠的自由,更何况基督教的神学枷锁和束缚对于与生俱来的自由的人更是不存在的。人的主观性行动或选择更是自由的体现。在萨特看来,人的行动和选择具有完全的主观性倾向,它行动和选择既不受他人的影响,也不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因而是一种完全的自由。因此,人的主观性即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即人的自由。

面对各方责难,萨特做了一一回应,并区别于《存在与虚无》中,对存在主义进行了新的描述,总结来说,他认为存在主义是以人的主观性和自由为前提的乐观行动派学说。

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在此书发表前,萨特深受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影响,其立足于现象学的存在主义观点看问题。二战后,萨特的存在主义则更侧重于人的问题,他主张恢复人的主体性,主张人的自由并肯定人的行动力,是一种给人信心和力量的乐观主义哲学。此时的存在主义已不单单是现象学本体论的存在主义,它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这里的人道主义具有两个特性:超越性和主观性。即人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在这过程中人要不断超越自身,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世界。在此书中萨特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与马克思有相似之处,但也并非完全一致。二者相似之处是,他们都肯定人是不断发展的,人具有主观倾向性,并充分肯定人的主观性特征。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是,萨特受笛卡尔的影响颇深,他极为推崇人的主体性特征,并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这明显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之中。而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和社会条件都不可分离,人的自由永远处在自然和社会条件之下,因此人的自由体现为一种相对的自由。我们能看到此时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当中的一些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有些许出入,但我认为,此时的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一核心的共同点,那就是人道主义。因为二者都关注人的自由,人的主观性,并给予人的价值以高度肯定。因此,萨特在书中的观点也标志着其慢慢接近并走向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四、结语

在理论方面,《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本就是为存在主义自身所做辩护而出现的,它是萨特存在主义观点的集中表现,在书中萨特首先强调了存在先于本质的第一原则,并宣扬人的存在是一种积极乐观自由的行动,这恢复了人的主观性特征,并敲开了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枷锁,从而证明了存在主义是“把人当做人”的哲学,这也给予法国共产党人以及社会上其他责难者以强势回应,打破了存在主义是一种“无为论”和“悲观论”的责难,从而树立了存在主义的权威,证明了存在主义在当时社会的合理性。在现实方面,《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受到当时很多人的追捧和热爱,它给二战后法国以及其他国家处于失落和挫败感当中的人们以希望之光,虽然在书中没有提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但对当时的人积极地面对困难,重拾信心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也从侧面使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发展脉络上来看,《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正处于其思想发展转折点上的著作,它上承现象学的存在主义,下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因而此书不仅是萨特本人政治和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更是对于整个社会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政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影响。

猜你喜欢
主观性存在主义萨特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残酷现实·破灭理想·无奈逃避——戏剧《愤怒的回顾》的存在主义解读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