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淼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四川 广元 628400)
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在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下,当前的学校教育正在朝着更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前进,尤其是探究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给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发挥空间,一定程度也给了学生学习方面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方向,提供了一种构思,而探究式教学、分层次教学从整体教学应用来看应该是一种框架,一种体系的总结,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在这种框架之下,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结合不同的教学实际,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进行内容的填充和呈现形式的创新,从而才能使得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切,并且最大限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其实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是有一定自主性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趋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总体内容全面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地分类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
本文中我所选择探究的学科是高中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类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所提出的素养之一,体育学科最终的教学目标有两个: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所有的授课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但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的感受到,体育和其他学科尤其是考试型学科在教学形式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其教学场所、教学开展方式,甚至是教学内容都极其具有自身的特性。并且这些特性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体育教学更具灵活性,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教学展开方面,因此也就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上文中我所提到的分类教学也就有了充分的发挥余地。因此,本文中我就想针对我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看法展开教学探究,以分类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在我看来,分类教学就是基于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所呈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和分层次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想让分类教学实践得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先对分类教学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们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内容的分类。因为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高中体育所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体育教学内容多种多样,那么在分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各类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总体性的归类,进而概括出某一类运动所适合的学生群体以及其教学方面的特点,从而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条不紊,以及趣味性的内容表述奠定基础。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分类。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接触的学生群体较多,所以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我们有一定的经验粗略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趋向进行预估。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性别的差距往往会带来兴趣方面的差异,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项目方面的取向往往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女生多喜欢运动幅度较小,体力耗费较少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而男生则相反,更喜欢足球、篮球等“大球”运动。做好学生的分类预估,可以提前做好课堂平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兴趣。
就如上文中所讲,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体育以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因为体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呈现截然不同的状态,所以分类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取所需,达到最终的锻炼学生身心的目的。
首先,分类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意识,所以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更有“主见”,体育的分类教学能够将各个项目的特点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每个类别的特点,进而更明确地选择自己所适合的、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和成果也能够得到最大的保障。
其次,分类教学能够有目的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集中性的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即使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方面对于自身的能力也有判断的模糊区域,而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更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经验去判断学生的能力。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可让我们针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和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获得相对高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有针对性地去挖掘学生某一方面的运动潜力,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
对于高中体育的分类教学来说,我们总方向上要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将“分类”的模式结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首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进行分类选课,不同类别下包含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者是将不同类型的运动按照相同的点进行组合。如球类运动可以分为排球、篮球、乒乓球组合,也可以分为排球、足球、羽毛球的组合。把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学生运动兴趣欠缺的项目组合起来,然后让学生权衡、选择,通过感兴趣的带动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运动项目学习的全面性。
其次,在分类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收集学生的兴趣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设定课程内容分类,并且针对不同项目设置不同的考查目标。从而让学生在运动项目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有效性。
总之,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我们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是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乐趣,并且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从而结合班级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与之契合的教学策略,就如本文我所探究的分类教学模式一样,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