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丰
(四川省营山县云凤小学西城校区,四川 南充 637700)
近年来,初中校园中出现了一些淡漠生命的现象,如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学困生不能忍受同学的欺辱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有些学生承受不了考试的失败而变得更加消极颓废等等,这些鲜活的案例都告诉了我们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了生命,有了正确的生命观,才能更好的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习。而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科,又涵盖很多生命教育的素材,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名人轶事、自然风景、德育素养、寓言故事、名著经典等多方面的内容,很多文章中都蕴含着不同的生命理念,都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课本教材的挖掘程度,从中引导学生感知生命。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锻炼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践行生命教育理念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表现、知识储备、生命理念来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生命主题的写作训练,在训练中逐渐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善待生命,爱护生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单纯地歌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并不能够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正式教授课文之前,就利用文字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课文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升华,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生命教育理念不单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还可以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运用,这样学生才能够时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最近这几年,关于灾难片层出不穷,就连小学生观看的动画片也有很多类似的题材,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世界末日”这个词汇并不陌生。所以,教师在和小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询问小学生:若是世界末日到来,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应该怎样活下去?如何有价值地活下去?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小学生畅想自己应该如何珍爱生命,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以及意义。当然,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随时引入生命教育,让小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在课堂上引入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利用作者给学生留下的疑问、省略处,使得小学生可以自行想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语文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面,语文老师可以有目的的展开一些以生命教育为内容的写作训练。如: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每节课前都可以准备几个跟生命有关的阅读语段或是短视频,让学生在看完后进行100字左右的小片段写作;也可以在每周的周记中适时的布置一些跟生命教育或是应对挫折和磨难有关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亲情、友情的意识,提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还有,初中时期作文的命题应该要适当地加入“生命”这一题材,可以是直接式的命题作文,如《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义》……,也可以是《每一站都有风景》、《感恩的心》、《心向阳处》、《面朝大花,春暖花开》等这种拓展式的题目,在写作中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生命问题,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久而久之,学生的生命意识一定会在写作中得到提高。
除了阅读学习之外,写作教学中也要重视生命教育的恰当渗透。将生命作为写作题材这一形式较为新颖,对此,学生应具备一颗热忱的心,可以认真对待周围的每一个生命,真正爱护、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对生命做出深入思考,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性地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写作训练,促使学生懂得对家人、师长感恩,可以通过感受亲情、友情来完成写作,引导其更透彻的认识生命。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互动教学,生命教育同样离不开互动交流,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美,促使他们思考生命,激励他们超越生命。在这之中,角色扮演互动教学模式深受高中师生的青睐,学生能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享受语文学习乐趣,升华思想境界,在教师的激励下实现生命超越。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学习兴趣、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成果,教师应重视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应掌握丰富且扎实的生命教育理论、实践知识。树立良好的人文关怀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此外,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发挥积极榜样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恰当渗透,不仅有助于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也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指导。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生命状态给予全面关注,积极探索、尝试更新颖、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渗透策略方法,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