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竹
(南充市高坪第八小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新时代呼唤语文教学要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民族修养。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打下积极的基调,熏陶优良的气氛,感受文字魅力,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洗礼。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概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叙述和探讨,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人们深刻体会到教育分工带来的好处,它让教学更深入、精化的发展,同时它也成为了知识隔离和分割的重要推手,教师将学科划分为单元、独立的知识点,学生难以深入思考,将各个体系、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联系的知识让学生不能承上启下地将做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更新,只能照搬教师所传授的模块。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一个教师去一个小学授课,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打招呼,有一个学生居然对教师说:“老师—逗号—你好啊—句号”。学生之所以这样表达,是因为教师说把标点符号念出来,考试写句子就不会出错。显然,这种教学是活生生的将语言表达与标点符号分裂开来,断裂的知识体系实则违背了分工教学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兼顾知识分工与知识整合之间的联系,即发挥知识分化的精深性,也要提高各个知识之间的纽带关系。
首先,整合性教学提倡以知识核心为主脉,将各个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组合成新的内容,而这也将发挥新的化学反应。教师以某一个教学内容为核心和主题,整合与之相关的内容,将知识串联起来,拓展相应的学习材料,设计相关的练习,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下,将关键的知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之中。
其次,整合性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融合到学习之中,挖掘自身的创造性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能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是游戏和艺术活动。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以小组模式开展,通过探究与合作找到学习的快感。比如,教师可以以汉字掌握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填字游戏、组词游戏、故事接龙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悟性。
整合性学习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能够将各个知识整合化一,各种教学策略能够有多个目的和多元化方式。能够关切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机制,并且将其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总而言之,综合化、整合化教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而这更进一步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观念,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到教学整合的重要性。
辨别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在于学生知识的内化程度。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对知识内化程度越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成绩效果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性,学生会解答题,并不代表学生就真正将知识演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另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仅仅重视知识内化的结果。由此,维果茨基提出了心理工具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内化,心理工具是用来调节个人的行为、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心理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较为基础的心理工具,一种是高级阶段的心理工具。基础的心理工具在语文中是指学生对符号、图像、数字的认识,能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自动加工成为自己能接受的知识范围。而较为高级的心理工具是指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学习的本质,在语文中表现为图像思维、文字感知、知识的组织方式等。
从心理工具的概念中可以知道,心理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对象性。高度的概括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再到具体,反对将某类内容完全割裂和孤立开来,努力将语文教学融合为一个大的整体。当语文融合为一个整体,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时,教师再将它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分支中,充实内容,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象化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客观活动的对象化;二是主观反映活动的对象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知识转化的对象应该面向学生,理应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开展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站在自身角度思考,难以将主观活动对象化。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学生知识转化的薄弱之处和知识兴趣点出发来设定教学目标。
当下很多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习惯性地套用某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就像是执行某种程序,当学生偏离程序时,教师不会及时修复,而是强行把学生拉到自己的程序范围内。知识具不同的形态,最典型的知识形态是理论化和执行性的形态,比如,诗歌鉴赏或者美文赏析中的方法是理论形式,而写作则是执行性的形态。如果教师对两种知识形态的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对技能性和价值性内容进行区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对不同形态的教学进行一个适当的区分,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在面对理论性知识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概念性的掌握,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了解它是什么。而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做,如何做,适当地加强学生的练习。区分知识形态不仅仅是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学生常常有一种误区,教师所讲的写作手法都懂,学生自己写作的时候就面目全非。显然,是学生没有区分知识形态。写作性知识的学习方法应该加强练习,仅仅靠理论知识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小学教育可以带有一定的教学功利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更新,推动着教师不断前进,赋予了教育新的意义。但是,教师不能被小学教育的功利性所完全淹没,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教师应该兼顾两者,既能够看到短期效益,也能看到长远教育;既能够继承传统教学优良之处,也能创新教学。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保证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