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
(陕西省商洛市初级中学,陕西 商洛 726000)
初中数学好比一座桥梁,与小学数学承接,同时也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铺垫,因此其是一个重要过渡时期。所以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十分谨慎。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行,这对教学模式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重视知识灌输的同时,拒绝使用机械式灌输模式,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自主,同时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中采用新式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开门见山”是传统教学课堂刚开始阶段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时,具有简单明了、直接了当的优势,但是却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比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效果会对未来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教师接下来的课程无论讲的多么绘声绘色,也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在某些程度来看,我们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比如在教学初期阶段利用具有创设性的问题设置悬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带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以此提高数学教学导入有效性,为整节课的教学情况打下基础。比如七年级数学关于“有理数”这方面的知识,“有理数”是初中第一堂数学课就涉及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疑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数学中关于数值定义很多,比如绝对值、相反数、负数、整数、有理数等,学生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基本将这些概念置于脑后。所以利用创设疑问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如此,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复杂的数值关系做好梳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初中生精力十分旺盛,数学课堂上较为呆板,容易导致学生数学思维发生固化,使得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受到抑制。从这种教学模式来看,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被抑制。为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在教学中不断突显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利用创设游戏这种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感受知识的快乐。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了解数学中的美学,培养学生生活情趣、树立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教师可以组织“对称美绘制游戏”,利用比赛方式让学生绘制一幅具有对称美的图画,并且评选出最佳作品,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无形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优化。除此之外,在教学“一次函数”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成立多个学习小组,制定比赛规则,教师可以指定几个坐标点,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描点连线,以此探究出一次函数图象趋势,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较快,各种新媒体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中,这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积极作用。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念性,所以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时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学习“三维视图”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在大脑构建三维立体图象,这就导致分析问题时屡屡出现错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使得学生的理解问题更加便利,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一种直观的方法展示立体图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紧抓学生注意力。其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象、音频等方式,使得学生感官得到刺激,以此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4]。
数学实验主要是将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利用数学软件将数学理论与数学方法与实际数学问题进行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获得真知。既然做实验那么就应当忽略教师对知识传授的部分,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仪器设备就是数学软件与计算机,实验课可以偏重于学生“用数学”能力,使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开课之前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的讲解知识点;将趣味数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利用高效的信息技术,刺激学生感官,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教学气氛。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育人员对其进行不断探索与更新,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愿意探索与总结,胜利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