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卓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吉林 吉林 132011)
文物代表着历史文化精神,能够展现出历史风貌,通过大量的实践,盲目地进行文物的保护,不利于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意义的发挥,文物应该在研究人员的参与下,深入全面的分析,被合理的展示出来。展示过程中,要防止文物氧化被破坏,文物的陈列保管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对于文物的保护事业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研究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逐渐变化的规律来得出对应的防护处理措施称为文物保护。本学科不仅仅是研究文物,也包括文物陈列和保护环境。收藏、展览文物的主要场所是博物馆,因此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以及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和文物的接触较多,文物发生的细微的变化最有可能被工作人员发现,工作人员通过近距离观察了解到文物的损害情况,从而更好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全世界各个国家开始关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的保护,各级别的博物馆都开始配备文物保护的科学设备和研究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民间博物馆导致对于专业保护人员的需求更大,文物的种类繁多,保护方式也各不相同,要求研究人员应该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求更多更精密的文物保护仪器,促使了预防性文物保护理论的诞生。这种新型的理论与传统的保护理论相比,更加强调的是预防,在这种原则下,文物的有机损害率会得到大大降低,充分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每一件文物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包含着不同的意义,但每一个文物出土后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变化,博物馆中的环境也不同,从而对于文物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当量变达到质变的程度就会给文物的自然属性带来很大的改变。博物馆在进行文物的陈列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着文物的细微变化,并且做好记录工作。当前阶段,大多数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只有一定的文物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但对于文物的陈列摆放缺少知识的系统培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对文物细小变化的关注不够,文物在摆放过程中被影响损坏,例如书籍、字画的陈列就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的影响,控制不好馆内的温度湿度,就会产生纸张褶皱等情况,字画上的字迹就会变得模糊,还有遮光措施,紫外线对于文物有很大的影响,紫外线的长时间直射会导致文物加速氧化,会给文物带来很大的损伤,因而,博物馆在进行文物的陈列摆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文物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实,合理设计陈列环境保护文物。虽然当今的博物馆都在进行更新扩建,对文物展厅的面积进行不断的提高,加大了对于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但文物保护过程中的文物损害情况还是会时有发生,博物馆在进行设计时,要有科学性,对环境建设进行充分考虑,将现代化的科技合理运用去保护文物。
为了合理地保护文物不受损害,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控制陈列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监控,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文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应该防潮的文物放到干燥的环境中,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温度湿度变化,并及时调整。
文物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陈列摆放,必须要重视霉变问题,文物产生霉变会对文物产生极大的损害,目前,博物馆主要利用防霉杀菌剂来进行防霉处理,但是长期使用防霉剂,会让霉菌产生变异抗体,极有可能会导致防霉剂失效,从而危害到文物的保护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在专业的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定期进行防霉剂的更换使用,从而保证文物的防霉处理,进而保护文物。
文物的保护工作对于文物遗迹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在合理的文物保护的先进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文物的保护工作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要有文物保护意识,创新各种各样的文物保护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护文物,发挥出博物馆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