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灵
(松滋市八宝小学,湖北 松滋 434200)
据新的教学理念可知,以往课程太过突出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丧失自身自主性,但是目前的教学所提倡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加强操作实践,培养与提高他们的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通过这种方式,反思曾努力探索的课程,并且提高对知识灌输的关注度,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以下内容。
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有效利用一系列教学手段与方法,由此创设师生平等、彼此理解的课堂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面对语文教师时感到亲切,也就是从情感与心理上都获得轻松感。有时教师生动而聪明的语言、含蓄的微笑、鼓励的话语、鼓舞人心和创造性的问题、探索活动,激励学生强烈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情感丰富的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抑制,并且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可以促进个性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每个孩子的潜力都将得到充分发挥,让爱充满语文教学课堂,给予所有学生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项小任务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一种不可逾越的“差距”,反之亦然,当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将会有强烈的愿望继续前进,渴望新的知识,渴望理解,并将充分参与学习。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潜在兴趣,丰富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使他们“激活”。结果,强烈的学习动机爆发了,教师的责任并非传授导,而是被激励、唤醒和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参与,这有利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否则,将从“我要学”转变为“要我习”,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每节课的内容,设置导语或问题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堂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教师都受到公开课的影响,在有人听课时,准备过度这一问题非常容易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前准备工作的时候,需要付出较多努力,而且学生非常兴奋,在课堂上,他们利用准备好的东西进行表演。然而,大量准备工作同样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没有新的东西出现,仅仅再现已经准备好的内容,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其独特的价值,此项价值体现在它具有自由的空间,并且需要思维碰撞以及相关探讨。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相产生许多新的东西。所以老师必须这样做,即使校长来了,局长来了,教师都必须心无旁骛,所服务的对象只有学生,并非讲给听课的校长和局长等。所以老师需要开展的课堂应该是平实的课堂,也就是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在校园里的每一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是十全十美的,那极有可能是作秀。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如果公开课要上成毫无问题的课,那么预设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此类预设产生巨大不良影响,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理负担有较大程度的加重,然后做了很多准备,最后的课堂教学效果却无法保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上的一堂课必须具有较强真实性,如果缺乏实际的价值,势必无法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他们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欲望,唤醒他们创新的潜在能力。许多教师关注课堂上优秀的学生,在关系和爱护这部分学生的时候,不要忘记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也就是需要更多关注的学困生群体。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现在,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教师只在自己的心中种下关注的种子,这种种子将生根发芽,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智力水平为依据,并严格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此一来,不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提高。一堂课结束后,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好的,都能够得到相应收获。
简而言之,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学生和教师。教师应注重建立自主的课堂,以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下高效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开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继续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如此,才可以不断拓展教学改革之路,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习和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