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
(黔东南州工业学校(黔东南技师学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中流砥柱,其将心理学科及物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特殊性生理活动,其主要是靠人的脑思维与身体的发声器官共同合作发出具有人体主观意识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而“思维先导”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身体主体意识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成为优秀的声乐演唱人才。
思维是对新鲜事物的信息录入并通过大脑进行知识存储的复杂性心理操作过程,是大脑接触语言符号对世界进行客观或直观的反应过程。声乐教学中有一句常说的话“用脑袋唱歌,”其实是指用人的思维去演唱,而科学的思维则是声乐学习与演唱的精髓,优秀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演唱者提高基本素养[1]。思维作为声乐演唱中的概念指导,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将声乐与演唱技巧相融合,树立自身的独特思维,进而获得良好的演唱状态。
在中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声乐演唱学习的真正内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教导学生学习声乐演唱技巧而忽视声乐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当前声乐演唱教学现状:(1)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在近年职业院校扩招和中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中,学生入学门槛过低,而随着这种入读条件越发简单的状况下,致使学校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学生自身基础素质差异较大,为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中职学生处在思想敏感期,其思维过于跳跃且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在自制力不足的情况下对深层知识理解产生认知偏差。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并未接触过声乐学习,对声乐课程理解不足且兴趣不大,对于声乐中的专业知识没有概念。(2)教学手段落后。中职院校在制度改革后要求加强学校学生的自身素养,为社会输送内外兼修的人才。但就目前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落后是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决策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失去对声乐演唱学习的热情。“思维先导”教学模式作为创新性教学手段被运用在中职院校声乐演唱教学中,在实际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特殊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在灵感,使学生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对思维能力的感悟[2]。此外,学生在练习时,通过大脑将发声的方向进行基础分析并综合实际情况进行发声,随着大脑皮层的知识,从呼吸、发声、共鸣中对身体肌肉进行控制,以保证发声技巧的完美演绎,由此可见“思维先导”教学模式是以当前声乐教学现状进行创造与完善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中职院校教师在声乐演唱实践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成为优秀的声乐演唱人才。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思维培养作为完整性要求较强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态度,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对思维想象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自身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善于激发学生对声乐演唱实践的兴趣,为学生在课前进行生动的教学目标讲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表达自身想法,感受思维探索的乐趣。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挑选适合自身的曲目难度,促使学生将作品的理解与自身的演唱相配合,唤起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声乐演唱的兴趣。
课堂教学阶段是思维先导培养的关键部分,思维方法应用程度是思维能力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内在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观察学生,避免学生陷入思维误区,帮助学生打破主观意识的局限,改变惰性习惯。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时,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灵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为学生掌握思维方式、夯实基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声乐的演唱技巧是以大脑皮层的思维意识对发声器官进行支配的活动,思维意识是否正确是检验发声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补充阶段,即是学生在演唱前已经做好思维的准备活动,通过思维方式的确定,对发声方式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发声要点,以此养成优秀的思维习惯。“思维先导”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思考,并向学生不断渗透知识技巧,调整身体各个发声器官,以保证歌曲演唱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在课后教学延伸中要促使学生对“思维先导”动作进行内化,将其作为自身的本能行为,为日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做准备。
“思维先导”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与创作中释放自身的潜在能力,打破以往思维制约,进而产生更加深入与广阔的思考。学生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利用发散性思维与自身内在动力进行学习,有目的地完成声乐训练,通过反复学习与训练掌握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声乐艺术内涵进行准确表达,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在声乐演唱学习中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