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敏
(南昌市洪都小学,江西 南昌 330024)
自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以后,我国的教育工作实现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和创新,在众多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当中,游戏化教学是重要的组成之一,并且,小学生处于对游戏有较大的热情与兴趣的年龄阶段,在小学教育工作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知识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必须对游戏化教学方法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首先,游戏化教学方法有趣味性、情景化、参与性以及游戏精神等特点。游戏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以一定的主体精神作为引导,而不是任由小学生肆意玩耍,将每个环节的游戏活动都与学科知识融入起来,达到在游戏中教学的目的。实施游戏化教学方法的课堂中,教学氛围比较活跃,并且游戏满足了小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下的身心发展需求,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充满互动和交流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也就是说,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以及小学生的充分参与,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等,也是教师改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严格来讲,游戏化教学属于情境教学中的一种,所以也包含了情境性的特征,小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速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1]。
其次,将游戏化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诸多优势,具体体现在:游戏化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寓教于乐,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也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教师将游戏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上,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发展目标;游戏化教学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接触系统性教育的时间较短,还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容易感觉枯燥乏味,不能满足新课改对其兴趣方面的要求,而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极大的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游戏化教学方法还具有促进小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等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索能力,教师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小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下,注意力远不及成年人,所以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时,许多学生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效果不佳。基于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设计相应的游戏方案,以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比如教师讲解“元、角、分”的相关知识时,单穿的理论知识讲述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创造一个购物的游戏场景,发给班级中每一个小学生相同数量、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利用一定的教学辅助设备,让学生与教师开展购物的课堂游戏,这样,在场景中锻炼小学生的换算知识,激发了小学生对元角分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出了良好的铺垫[3]。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要想达到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需要教师借助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用游戏来吸引小学生主动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教师让班级中的小学生每人代表一个数字,可以两人或多人合作,利用加、减、乘、除等方法,得出教师公布的数字结果,并最终以速度最快的小组为胜利的一方,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并且,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开展相同的计算游戏,增加了计算学习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
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练习题的辅助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用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来使小学生完成练习,这样会导致小学生产生枯燥甚至反感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度不高,完成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提出了借助游戏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堂练习中,还是布置课后练习题时,教师都可以融入一些小游戏。比如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时, 对于数学应用题:小明的叔叔挖了21个地瓜,自己吃了三个,余下的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4个朋友,小明和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地瓜?剩余多少地瓜?教师在班级中带领学生结合应用题进行场景模拟的游戏活动,一名学生扮演小明的叔叔,其他五名学生扮演小明和四位朋友,在实际场景中展示分地瓜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并找到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5]。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对学习者逻辑性和抽象性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寻找到符合小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经过研究和分析,得出游戏化的教学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游戏化教学,能够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情境化特征,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也促进了小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