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洁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由于西方国家城市发展更为迅速,很多城市问题已经先我国面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德国就提出“收缩城市(Shrinking city)”,当时定义为大量人口流走并导致城市空心化大的现象。随后对其定义做了多次修改,并沿用至今。
欧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经济发展周期,有快速增长同样也会有衰退,伴随而来的产业结构重塑、金融贸易衰退、失业率不断升高、交通拥堵现象持续加重、环境不断恶化,国外研究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城市收缩”。而如今中国也开始有此趋势,开始进入收缩或局部收缩阶段。特别是在东北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资源透支环境恶化,不少城市扩建出的新城变成了“空城”、“鬼城”,和我们盲目扩张城市建设新城扩大城市的普遍认知背道而驰。
具体何为城市收缩现象、国外城市收缩现象的具体表征是什么、应对该现象西方国家多采用何种手段处理、我国又是如何表现城市收缩现象的、我们应当如何学习西方的处理手段来应对中国城市收缩的现象?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出发以国外解决方法为指导方向,最终总结出面对我国出现城市收缩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西欧、北美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成熟较早,也较早的开始衰退,大量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都开始呈现衰败局面。在人口方面,直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及后来的全球经济增速变缓慢之前,全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大于十万人的城市中约有四分之一处于人口数量减少的状态。在美国,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城市早已长期陷入严重的收缩状态中。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城市收缩开始成为西方社会规划界重点研究对象,对其定义、成因、会产生的结果以及应结合的规划方式都进行了探索研究。许多学科都与城市收缩理论密切联系,比如经济学、环境学、地理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领域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开始快速城镇化,而近些年则开始进入到一个较为平缓的时期,并且有些地区已经停滞发展,出现了和西方经济繁荣后停滞期类似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新常态”随着社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劳动力注定将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老龄化社会将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如上文所提,很多传统老工业城市面临产业老化和人口流失的困境,尤其是很多中小规模的老工业城情况更为严峻。然而我国目前对这种城市收缩的研究探索仍较为浅显,我们的学习经验基本来自于对国外一些案例的研究,以及国内一些零散的经验案例分析。
扬斯敦地处美国俄核俄州,属于美国老工业基地,主要以手工业和矿产业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产业发生转型,人口数开始不断减少,这正与城市收缩相吻合,因此在2010年为适应此趋势制定了一个全市范围的规划。
应对城市收缩,扬斯敦从四方面入手应对:(1)建立起城市绿色空间网络,主要用于连接起分散在城市中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和公园等公共绿化场地,并与其所属更大区域的绿化网络相联系;(2)迎合产业转型,建立更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工业区,建立绿色工业基地;(3)建设多样化邻里社区,为居民带来永久性活力社区;(4)恢复城市中心城区活力。
扬斯敦在城市中心城区还实施了商业孵化项目(Youngstown Business Incubator Program),在中心商业区注入新型科技企业,用以带动中心区活力,目的是将扬斯敦建成“更小、更绿、更清洁、更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更能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特色和商业能力”的城市。
利兹对于产业经济转型时的环境问题采取的做法是将生态因素有效融入到传统企业家主义范式,创造出“后企业家主义”(afterenterpreneurialism)转型范式,对城市发展做出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最初利兹与其他城市一样,想采取引进通过公司伙伴关系建设旗舰工程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之后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城市管理者逐步发现环境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利兹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注重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环境治理行动,以此来协助城市经济有效增长。但由于还是只注重于经济,并没有再深入环境议题,没有就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此方案不能成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范本模式。
以提高土地开发强度、产出效率为目的的“精明增长”,被视为医治土地城镇化的良药。但专家提出要改变粗放式城市化,城建光做到“精明增长”已不够,当前更需要“精明收缩”。“精明收缩”的理论起源于德国研究项目“萎缩中的城市”(shrinking ctties)目的是将人口正在减少、城市生态资源环境衰败的城市能够正确适应当前城市发展趋势,并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塑造良好居住环境。
对于我国现有阶段出现收缩状态的城市首先应缩减城市新增土地,不能再盲目追求“增长主义”。在科学合理计算出城市发展规模后,对城市已开发用地再开发,完善用地功能,充分用足城市已开发空间用地。转变全国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摊大饼”的状态,我们要意识到充分使用城市已开发空间,控制城市规模合理收缩将会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常态。
2004年,杨枫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发表文章《德国空间规则体系解析——实行四级规划重视存量土地利用》,首次提出了存量土地的概念。是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对城市已建成区的功能进行优化调整的规划。
我国目前人多地少、资源总量有限且掠取过度、城市存量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的前提下,再向过去那样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式发展经济的方式必须要从此杜绝,我们只能通过合理规划现有建设用地,强化节约资源、集约用地的方式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中国若想顺利继续存量规划,就必须从增量收费转向存量收费,如果不能突破这一制度障碍,存量规划只能是纸上谈兵,城市收缩终将走向城市衰退。
在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即城市双修)。这实际是对增长主义当头时代的城市无节制扩张所导致的城市病灶治疗的过程,解决自改革开发以来我们快速发展所积累下的矛盾,盲目扩张而忽略了居民生活环境品质、资源与开发用地高效利用与否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目的就是在生态方面指导城市规划人员有计划有步骤的修复城市扩张发展时所破坏的山体、河流、绿植;在城市修补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提高其利用效率以盘活存量。最终将城市功能体系能够全面修复,充分利用已开发空间,不在浪费土地等有限资源。而进行城市双修还需要同时进行配合的工作就是停止城市无节制扩张,全力将力量放在城市已开发范围上。通过城市双修来聚拢城市发展重点,合理安排城市结构,重现城市活力。
通过文章对背景的综述了解到,由于西方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进程较为提前,因此西方较先遇到城市收缩的问题。并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成功解决案例,对于我国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但还是存在生态资源、地理位置、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不同的一系列现象,所以也需要我国自己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西方在研究对象上研究了传统工业衰退、后社会主义等多种类型的收缩城市,而我国现在基本只局限于对老工业城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增强探索我们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收缩城市和区域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的探索。
总之土地、生态等都是有限的资源,增长主义的终结也是必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接受城市收缩作为必然发展趋势的事实,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以便顺利完成转变。最终盘活城市存量活力,促进城市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