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柯灏
(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四川 绵阳 621000)
导学式高中历史运用 虽然新课改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对历史没有兴趣,从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将导学式教学方式充分的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笔者就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应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实现学生历史学习的进步。
高中历史的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则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运用讲授、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看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重视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实现学生历史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良好的新课导入是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让学生可以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我们的课程导入,以接近生活的素材和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过程。例如,在我们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变迁时,教师在导入的环节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让同学体会到不同的朝代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化,进而可以让同学深入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朝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从而引出对各个朝代的国情的思考,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与否,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文化的影响极为重要。从而引发学生对当前我国的文教政策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历史一直与我们同行,和我们距离并不遥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这个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是属于小学科,学生本对这个科目就缺乏重视,再者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这导致了历史课在绝大部分学生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一个学科。因此,历史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似乎成了常态。如何改变这样一种不正常的“常态”,让我们的历史课堂也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想,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媒体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引进到我们的历史课堂中。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尝试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效果良好。比如,我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教学内容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剪辑的音乐《松花江上》,引导学生回忆九一八事件给东北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图片,让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有关“七三一部队”的史料,学生看完之后几乎是义愤填膺了。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我观察了学生的态度与表情,发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求知欲,这样我们的课堂也就有了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大多数人都是情感丰富的。对于青少年来说,身边的历史,总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但并不会了解得很全面,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面较宽,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一般来说,他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知之较少者渴望更详尽地了解它,知之较多者,渴望探究其根源,掌握其来龙去脉。例如,有些人听过很多历史人物,如戚继光、屈原等,可是也许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上课铃响后,学生匆忙地从课间的吵闹玩耍中回到教室无法迅速地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先讲述有关名人的英雄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求知欲。
本文主要针对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历史知识,为学生未来更高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