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心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言传和身教的统一,要将标准意识、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教学;教书;育人;感悟
作为一名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带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崇敬,2019年2月22日上午,我慕名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观摩了一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工业分析检验”的技能训练教学活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一所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连年获得佳绩,技能大赛是学院的一张名片。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在学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训练活动持续了近4个小时,给我的整体感受是:震撼、敬畏!
一、标准意识是形成人才的前提
标准是一种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语言,是可量化、可监督、可比较的规范,教育部2018年11月发布了教政法〔2018〕17号《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導意见》。对于化学实践教学来讲,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更是确保实训教学活动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在观摩活动中,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颠覆了我的认知,一个检测中心能够同时提供超过50个工位满足学生实训,同时很多设施设备超过了本科高校的装备水平,小到一根滴定管,全部使用的是普兰德滴定管。现场指导教师聂青玉教授介绍,为了保证实训效果,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她们将行业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融入到实训课程标准之中,从实训的准备,到设备摆放的位置、动作的规范性、实训效果的及时有效反馈等等,都有相应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一堂实训课程不再只是简单依据一本“实验指导”来完成,正是这种严谨、严格的标准意识,这种“产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连续4届培养出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一等奖,成为了学院实践教学的一面旗帜。
二、工匠精神是造就人才的保障
李克强总理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提到“工匠精神”,作为化学实践教学活动,更是需要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实验操作,特别留意到了两个小细节:一是他们在标准意识的指引下,每一个烧杯、锥形瓶不但按照要求摆放到相应的位置,而且标签的朝向、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距离都一丝不苟依据标准执行;二是在历时3个多小时实验即将结束时,一名同学发现了样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小的失误和偏差,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团队中的其他两名同学没有丝毫犹豫,当即重新开始实验。整个实训活动无处不彰显着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这也很好地印证了他们为什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能够连续4届获得一等奖,也从一个侧面阐释了为什么企业会哄抢毕业生的道理。社会需要工匠精神,学校无疑是养成工匠精神的重要摇篮。
三、课程思政是塑造人才的灵魂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17年5月在安徽省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到,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一名师范类大学生,我知道自己未来肩负的责任也是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观摩活动,我收获了一些方法和举措。在实训开始前,老师讲述了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熟练的运用分析技能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将本次实训的主要操作技术要点作了充分讲解和示范,要求大家在实验中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精益求精,力求动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训活动过程中,师生在每个环节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我看来,这就是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春雨润物式地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之中。
四、“四有”老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这场实训教学观摩中,老师从课前的充分准备,巧妙的课程设计,到严谨、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无处不闪耀着“金课”的光芒,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所说,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没有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学生就没有那么容易取得显著的进步,“四有”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基础。不管自己今后面对的是哪种类型的学生,这次观摩活动中老师的表现必将会成为自己工作的榜样。
经历这次实践教学观摩活动受益匪浅,学到了敬业精神,学到了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也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和光荣,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定要成长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种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