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萌骁
摘要:“凝视”理论在女性主义方面的文学研究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凝视”理论的应用能对西方二元对立结构中男性与女性绝对对立的情况实施合理化的控制,逐步将女性从被凝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本文从女性主义电影入手,对“凝视”理论视角下女性主义电影进行解析,力求能从“凝视”理论形成对女性被凝视情况的全新认识,形成对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发展的全新解读,促进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义电影创作方面的进一步觉醒。
关键词:“凝视”理论 女性主义 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166-02
在当代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凝视”理论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凝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在女性主义研究中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极大促进了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从“被凝视”的地位解放出来,挣脱传统父权主义框架的束缚,为社会范围内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因此新时期在对女性主义电影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凝视”理论的应用,从“凝视”理论视角对女性主义进行深度解读,了解当前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情况,为深入探究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凝视”理论
“凝视”理论主要是拉康提出的,从精神分析学理论入手,引入发生学方面的思想,认为自我构成和主体的构成分别能与某特定的结构时刻产生强大的关联,形成个体观看和个体言说,即要想实现自我的完成,就要将观看、镜像凝视作为主要的手段,而要实现主体的象征行认同,则需要发挥语言或者言语调停方面的重要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康就已经针对“凝视”方面的理论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并从视觉性的讨论入手加以解读,认为观看行为能对自我形成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并在研究实践中从想象界和镜像阶段角度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论化阐述。发展到50年代中期,由于拉康在研究实践中将象征界的运作作为重点,并且从语言的维度深入挖掘,形成了全新的认识。而发展到1964年,拉康针对视觉性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述,并提出了“凝视”的思想理论,针对视觉活动实施激进化的处理,在自我观看中尝试嵌入大写的他者结构功能,还将实在界的维度引入其中,将从属于实在界的对象作为规定的行为绝对物,从而增加了观看行为的复杂性,为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观看现象提供了理论参考[1]。拉康提出的“凝视”理论对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中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能帮助文学创作中女性群体逐渐摆脱“被凝视”的发展状态束缚,进而推动女性意识在影视文学创作中的觉醒,制作具有更深层次思想内涵的作品。
二、“凝视”理论视角下女性主义电影解读
“凝视”理论视角下,对女性主义电影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形成全方位的认识,为深入推进女性主义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下面就结合“凝视”理论的应用,针对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情况进行细化探究。
(一)当代女性主义电影中来自镜头的凝视
受到传统夫权主义和父权主义视域的影响,在影视文学创作中女性的地位较之于男性明显处于偏低的状态,女性长期在男性的凝视中生活,甚至可以说,女性的生活将男性的凝视作为重要的参照标尺,对女性的身体、思想等进行衡量和制约。从我国古代夫权主义和父权主义道德框架能看出,对女性“三从四德”的要求和“女为悦己者容”的思想,实际上都表明女性在男性的凝視中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对“被凝视”的认同,被男性凝视成为女性明确的主体意识,甚至可以说被凝视已经成为当时时代背景下女性构筑自身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即使在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运动发展的初期,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仍然离不开男性的凝视,男性与女性二元绝对对立的结构长时间存在。这就造成在影视艺术创作方面,往往从潜意识的父权意识凝视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塑造,女性叙事表现出物化女性和异化女性的特点,即便在作品中女性能掌握自身的命运,但是仍然处于男性凝视的状态下生活。
以贾森·雷特曼执导的《塔利》影视作品为例,在电影中玛洛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导演为了表现出玛洛在家庭压力中挣扎生存的形象,表演者不得不采用增肥的手段,以期能与剧中的形象吻合。但是从影视创作的角度进行解析,用邋遢、肥胖、丑陋来表现受到生活压迫的女性形象,是镜头凝视和男性凝视的直接结果,换言之,邋遢、肥胖、丑陋的玛洛形象是因男性凝视想象而出现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创作中,尚不能真正摆脱男性对女性凝视的束缚,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带有权力制约的思想,女性的外貌、行为和思想都是在男性凝视的衡量中借助镜头凝视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问题。
(二)他者凝视下镜中虚幻的“我”
拉康提出的“凝视”理论能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也能作用于女性主体性的构建方面。按照拉康“凝视”理论的思想,当6-18个月的婴儿照镜子时,镜子中能表现出“他者”,在此基础上,婴儿能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借助镜像完成对自我的认知。简言之就是按照“凝视”理论个体在凝视自己镜像的过程中,不仅个体能凝视镜像中的“他者”,并且镜像中的“他者”同样在凝视主体,甚至可以说当个体在凝视镜像中“他者”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凝视的意识[2]。以此为基础对当代女性电影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性的构建进行细化的解读,就是从女性凝视“镜像中虚幻的‘我”的角度,促进女性意识在镜像凝视与“他者”凝视的作用下发生蜕变,进而形成女性独立意识,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
以女性主义电影《伯德小姐》中克里斯汀形象的塑造为例,在电影中克里斯汀坚持认为自己是Lady Bird,但是观看电影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克里斯汀并不属于淑女,处于青春期的克里斯汀大胆、叛逆,与母亲据理力争。但是当克里斯汀结识丹尼后,来自男性的凝视使克里斯汀发生了变化,她开始变得乖巧、顺从,小声的说话,在男性的凝视中对自身女性身份进行建构。而最终当克里斯汀恋爱失败,树立了新的人生目标后,她终于摆脱了男性凝视的束缚,真实的自我意识觉醒。克里斯汀在男性凝视中对自我意识的构建实质上是虚幻的,是镜像阶段对自我的认知。现代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思想逐渐成熟,虽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是仍然受到镜像时期虚幻的自我认知影响,在“他者”的凝视中满足“他者”或者“自我”的凝视需求,最终完成对自身主体性的建立。
(三)“大他者”凝视遮蔽下的女性成长
按照拉康“凝视”理论思想,凝视与眼球观看处于分离的状态,凝视是不依托眼球存在的,其处于象征界范畴中,是“大他者”的凝视,简单的说“大他者”的凝视就是社会化的符号秩序的凝视,是生活中社会秩序的凝视。因此在对女性主义电影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对女性主义内部结构进行清晰的分割[3]。从“大他者”凝视的角度对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主体建设加以解读,能看出“大他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长期父权制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社会秩序对女性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产生遮蔽和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即使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但是在“大他者”社会秩序的凝视中,女性仍然受到男性凝视潜意识的约束,无法真正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
正如《黑天鹅》中的妮娜,在总监托马斯决定海选新的领舞时,剧团中的意识形态和生存法则所构成的“大他者”凝视对妮娜产生了影响,使其需要重新的定義自己,成为男性希望成为的女性,在“大他者”凝视遮蔽下不断的被社会秩序改造和成长。
三、结语
“凝视”理论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促进女性主义电影创作方面对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女性从被凝视的发展状态中摆脱出来,在大他者的凝视中实现快乐成长的目标。由此能看出,将“凝视”理论应用于解析女性主义电影创作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从全新的艺术高度形成对女性主义电影的全新认识,值得对此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孙峰.“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J].电影文学,2018,(24):22-24.
[2]陈影.世纪之交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凝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年.
[3]刘昕亭.齐泽克的凝视理论与电影凝视的重构[J].文艺研究,2018,(02):9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