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策略研究

2019-12-17 08:09李安然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院校资源

李安然

摘要:高校艺术实践在高校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校艺术实践本着贴近基层群众、弘扬党的各项方针为基本目标,对高校音乐专业师生有着反向指导作用。地方文化与地方高等院校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关系,而当前高校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联系不够紧密,使得高校的文化传承职能难以体现。且现阶段高校艺术实践所采用的主题千篇一律,表明其教学意义开始减弱,高校艺术实践教学需进行创新。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對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实践中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并探讨高校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艺术实践   地方文化   艺术资源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148-02

广西是拥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壮族自治区,有着非常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在现代并没有被完全开发,也将随着时间流逝逐渐面临消逝的困境,这无疑是我国文化体系的一大损失。而高校艺术实践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艺术创作技能进行培育以外,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所以应当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应用于艺术实践当中。因此,探讨地方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与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的共性,研究二者的融合策略是弘扬与传承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重要选择,对优化高校艺术实践教学、促进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实践中的价值

在借鉴西方艺术资源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来开展艺术实践教育工作。同时,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学生“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在各地社会生活中时常可看见,所以更容易受到学生认可,群众接受度相对较高,这对于提升高校艺术实践质量而言十分重要。

第一,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引入可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艺术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中西方艺术资源存在共同点,可互相结合,形成新的实践内容。在高校艺术实践教学当中,中西艺术资源的结合应用,可开阔思维,使得学生对艺术形式的认知更为深刻。西方艺术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的碰撞使得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进一步丰富其创作思维,其创新实践能力也将得到相应提升。

第二,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采用可促进高校艺术实践质量的优化。因为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单纯地以西方艺术资源作为实践内容,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其中文化内涵,甚至可能产生抵触心理,而我国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其表现形式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所以学生在接受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时,会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此举有利于理解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高校艺术实践质量的优化。

第三,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借鉴可解决艺术实践当中存在问题。西方艺术资源在我国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之所以存在理论化的表现,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实物的完整呈现,教师只能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灌输,而我国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具有形式众多、创作简便、易获取的特点,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可有效解决教学资源受限等问题。举例来说,地方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可被直接获取的,例如刘三姐经典民歌《世上哪有树缠藤》等广西代表性民歌,由此可解决上述问题。

第四,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实践的碰撞有利于推动高校音乐专业特色办学。当前广西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大众化教育,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音乐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狭窄,对广西本土民族音乐等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知之甚少,办学与人才培养缺乏特色[1]。从广西当地音乐人才需求情况来看,社会对普及型音乐工作者的需求量较大,而当前广西地方院校音乐艺术实践显然与地方人才需求脱节,专业办学缺乏特色。而在高校艺术实践中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广西优秀民间音乐文化为载体,有利于高校音乐专业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建立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高校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融合策略

(一)构建地方文化建设共同体

地方文化共同体主要指地方文化信息提供者、传播者与接受者,具体形象可指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等主体,这些主体是地方文化服务的重要来源,借助文化服务的优化等具备向校园提供地方文化信息的能力。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利益诉求方面来看,二者都希望在良好的地方文化环境中共同发展,弘扬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同时,从二者所持有的资源来看,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所持有的文化资源较多,而高校地方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打造政府与高校文化建设共同体有利于发挥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与高校的资源优势。构建地方文化建设共同体,首先要加强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与地方院校的合作。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与地方院校的合作需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在海纳百川的胸怀中共同发展,从而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协调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与地方院校的共同利益,加强双方合作与沟通,提升合作的稳定性。其次,考虑到双方合作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故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与地方院校的合作应采用相应的动态方法,例如在多元文化冲突情况下,地方院校与文化主管部门共同就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差异性以及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研究,通过高水平的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量[2]。此外,在地方音乐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地方院校与文化主管部门应秉持着相互信任与合作的理念,坚持互惠互利原则,为双方合作不断注入活力。无论采用哪种合作形式,高校借助自身所创造的文化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相融合,从以往地方文化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开发者与提供者,对地方文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高校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融合过程中与地方艺术团体进行合作,扩大专业覆盖面的同时,亦可壮大艺术教育的力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艺术专业整体优势。一方面,高校可邀请地方民间艺术团的优秀艺人前来學校授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广西区域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强化师生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在与民间艺术团体合作过程中也应积极走出去,选派优秀音乐专业师生深入民间艺术团,走进乡村参与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今年三四月份,我院音乐学专业师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专业采风,通过向当地群众学习该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俗礼仪和文化内涵,也请当地的文化部门安排民间艺人亲自传授歌舞技艺,专业视阈得到了较大的滋养与提升。

(二)深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通过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实践相融合进行地方文化建设不仅与高校的态度有关,更受到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实践的融合度,地方院校应积极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广西民间音乐文化的宣传,引领师生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经费使用制度、选课制度方面适应与地方文化资源融合的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

(三)探寻文化融合与传播新路径

地方院校可借助大学生流寓特点促进地方文化与高校音乐实践的融合,开辟地方文化建设新途径。“流寓”换言之可称为客居他乡,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中,一般外来客居只能被称为“流寓”[3]。当前地方院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成长环境、价值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高校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其价值取向等文化元素会与客居地所在的文化资源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助推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发展。

三、结语

地方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艺术教育的独特性,促进地方文化在高等院校艺术实践教育中的渗透是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重要举措,高校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与实践价值无疑是巨大的。基于地方文化建设发展促进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音乐艺术实践的融合,需高校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以及民间艺术团体积极通力合作,建立地方文化建设“共同体”,通过创新教育管理形式为地方文化与高校艺术实践融合提供良好的环境,彰显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进一步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博,王晶.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以平山地方音乐文化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7,(04):152-154.

[2]韩晋宁.地方音乐文化的渗透——关于高校构建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7,(02):157.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院校资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给资源分分类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