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选择题得分技巧浅析

2019-12-17 08:10孙玉静
求学·文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税率所学历史

孙玉静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占比很大,值得广大考生重视。接下来,笔者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分析此部分题目的得分技巧。

一、答题技巧

1.关注问题,读懂材料

(1)确定主题,宏观掌控;(2)先读问题,后读材料;(3)分割问题,针对阅读;(4)通读材料,理清线索。

注意:按顺序读题目,掌握时间点(有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之分)和关键词,根据标点符号(分号、省略号、冒号、句号等)分清层次、厘清关系,注意材料的出处等。

2.准确审题,灵活应对

(1)看清问法,整理思路

①“根据材料……,指出(或概括、归纳)……现象、特点、趋势”

——依托材料,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

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

——分析材料,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③“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的认识(启示)”

——再读问题,宏观把握,结合现实,理清线索,开放谈认识

(2)抓住中心,明确主题

抓住中心问题,宏观切入,知道考查什么主干知识。

(3)问题切入,抓准要求

①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切入,知道问题具体藏身处。

②提炼材料观点,要尽量切合教材观点,勿与教材观点相违背。

3.条理规范,准确作答

(1)条理清楚,字迹工整;(2)内容完整,用语规范;(3)紧扣题意,简明扼要;(4)根据分值,罗列要点(一般鼓励多写一两个要点)。

二、问题类型分析及答题思路

问题类型一般有原因类、变化类、特征类、作用(意义、影响)类、异同类等。

1.原因类

(1)原因类问题的内容: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个内容,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原因注重主观性,条件更注重客观性。

(2)原因类问题的分类:原因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例1】(2019年·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分析】材料二的主旨是钢铁业发展,问题问的是主要原因,时间定位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问法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提供了“资产投资”“活动经费”“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关键词,由此可以总结出“投资增加”“市场需求增长”两个要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等要点。按照内外因分类法,“改革”“投资增加”“市场需求”“科技发展”是内因,“开放”是外因。据此分析,整合出主要原因。

2.变化类

变化类问题的三种形式:

(1)前后变化型: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如改革开放前后。

(2)阶段变化型: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的发展、变化历程。如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等。

(3)內容变化型:主要是指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出现了。如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例2】(2019年·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

【参考答案】变化:以前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后来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在鸦片战争后有所降低。

【分析】本题是前后变化型,要分析从康熙时期到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之后的变化,时间定位是在鸦片战争前后,问法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一“不分进出口”,材料二“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可分析出税率的变化。

3.特征类

特征类问题的四种类型:

(1)历史事件特征型:常从时代背景、参与主体、主要方式、目的、结果、性质、影响及结论等方面与其他类似事件进行比较考查。

(2)历史措施特征型:主要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等角度进行考查。

(3)历史阶段特征型:常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

(4)历史人物特征型:常从时代、阶级属性、思想主张、历史地位等角度进行考查。

【例3】(2019年·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

【参考答案】特征:中国海关税率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分析】本题属于历史措施特征型,问法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时间定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材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得出“根据国家需要调整”;依据材料“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得出“税率灵活”;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海关税率完全自主”。

4.评价类

评价类问题通常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引导词来提问。“评价”题一般是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等。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注意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评价历史观点注意明确要求,步骤清晰。“评析”“评述”题注意先述后评(析),述变化、述内容,再评背景、评影响,注意从各个方面来评;“认识”“看法”题一般要求总结规律得失,提出对策。

【例4】(2019年·全国卷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材料中钱穆先生的观点为:要对历史保留温情和敬意。我同意这一观点。(1分)

钱穆先生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國传统历史与文化的尊敬,希望以史书的形式传承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这一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2分)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危机加剧。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国内形势复杂。钱穆先生在这种情况下,撰写《国史大纲》一书,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发掘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激发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延续华夏文明的信心。(4分)

总而言之,《国史大纲》一书是抗战时期的产物,钱穆先生以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为武器,凝聚民族精神力量,这凸显了史学家的神圣职责。(3分)

(注:总体语言通顺,逻辑合理,加2分,共12分。)

【分析】本题属于“评析”题。首先,应明确材料的观点且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需通过史论结合进行分析,持论有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最后,得出结论,结论一定要有升华,因为题干中明确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

5.作用(意义、影响)类

作用和影响可分为积极和消极,国际和国内,直接和间接,政治、经济和思想,军事、外交和民族等角度。意义主要从积极方面来谈,可以考虑理论或实践,当前或长远,政治、经济或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例5】(2019年·全国卷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参考答案】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意义主要是讲积极方面的。根据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和所学知识,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根据材料二“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感”;根据材料二“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

6.异同类

异同类可分为求同、求异、求异同三大类,一般先答“同”再答“异”。求同一般比较容易,求异一般是比较或区分两个主体(主体可以是不同的事件、法律、人物、国家等)。

【例6】(2019年·全国卷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略,具体内容见例5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罗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汉朝在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

【分析】异同类先答“同”后答“异”。本题求同比较容易,求异需要仔细分析对比项。根据语言文字是否统一、国家治理的具体手段、对待国内民众的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得出“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汉朝在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另一项对比不明显,根据材料一“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材料二“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和“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可得出“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

结语: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必做题(25分)和选做题(15分)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归纳概括、阐述等能力,开放性试题(12分)主要考查考生发现问题、提炼观点、探讨论证、说明解释等能力。考生要认真严谨审题,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灵活调用教材知识,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这样才能得高分。

猜你喜欢
税率所学历史
5月起我国将对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新历史
从黑水城文献看西夏榷场税率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2011年将开始个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