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禹惠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我国目前针对本科高校大学生个体或团体所设立的,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之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上海建桥学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管理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笔者就管理过程、实施现状做了一定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过程;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26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126
Management and Refl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lan for Private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YUAN Yu-hui
(Shanghai jianqiao college,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and influential projects established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Shanghai Jianqiao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The author makes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Management process; Reflection; Suggestion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等系列推进文件,并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双创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从国家层面来看是学校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就学校层面而言,则是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学校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国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展开了诸多探索。总体来说,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两大平台,一是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平台(第一课堂)。二是以双创项目、学科竞赛、产学研合作培养等为载体的实践平台(第二课堂)[1]。
双创项目,是2011年由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启动的项目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年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延续和发展,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双创项目启动之初,主要是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中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与发展,项目级别增加了省(市)级、校级、甚至院级。目前已成为针对本科高校大学生个体或团体所设立的,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之一[2-3]。
1 上海建桥学院双创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双创项目是应用型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上海建桥学院自2016年正式实施双创项目(此前为大学生科技能力训练计划项目),教务处作为其双创项目的校级管理部门,负责对双创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上海建桥学院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实行院、校两级管理
教务处是全校双创项目过程管理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负责及时通知各学院进行双创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并对各学院中期检查情况、结题验收情况进行审核。此外,还负责拨付项目经费、评选优秀双创項目等。各学院则是本院双创项目组织申报、项目执行进度监督、项目过程管理材料收集、项目成果收集等的直接实施部门。根据上海建桥学院近几年来的双创项目管理经验看,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可发挥各级的管理资源优势,避免所有双创项目归于某一级管理造成的工作量庞大、效率较低等问题。但目前也暴露出了一定问题,某些学院没有对本学院的项目申报质量、执行情况以及优秀成果等进行把关。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各学院自主管理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学院对双创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
1.2 学生申报项目积极性逐年小幅提高,立项项目数量及级别设置有待完善
根据上海建桥学院近年来双创项目学生申报情况来看,全校申报项目总数量2016-2019年分别为95项、104项、106项、112项,呈现小幅递增趋势,但全校最终立项双创项目数量近四年大致持平。2016年到2018年,均为80项,且基本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设立了市级和国家级项目数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8年,上级管理部门要求申报市级项目原则上不低于80项,且市级项目数量不超过当年校级立项项目总数的1/3。但事实上2016-2018年由于学校的实际申报情况并不乐观,学校并没有设置真正意义上的校级项目。2019年,由于上级政策不再对市级项目数量作硬性要求,学校申报的市级、国家级项目数量出现明显减少(最终市级申报30项,国家级申报10项),且增设了部分校级项目,总共立项86项。由此总体看来,在双创项目级别及数量设置上受上级政策影响较大,尚未形成较为成型的双创项目自我管理体系。
1.3 立项项目以创新项目为主,创业项目较少
双创项目按照类型可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及“创业实践项目”。从上海建桥学院2016-2019年立项情况来看,创新训练项目在项目总数中占绝对优势,每年立项的创新项目数量几乎都在创业项目数量的2倍左右,这与其他高校的情况类似[3]。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上海建桥学院这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由于教师科研实力总体上相对较弱,可供学生孵化创新项目的科研项目数量一定不如高水平大学。因此,发展创业项目可能更能让民办应用型本科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突出重围。此外,从理论上讲,当双创项目推行一定年限后,创新项目有了一定积累,那么创业训练和創业实践项目的数量应该有所增长。
1.4 项目涉及领域广泛,但学校特色专业体现不足,可见成果较少
从近几年申报项目的内容上看,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商务、信息推送、摄影摄像、物流快递、艺术珠宝等诸多领域。其中不少项目与学生专业结合较为紧密。但总体上来看,学校特色专业例如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相关项目较少。从项目成果来看,部分项目团队制作出颇具特色的实物,并在学科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例如创新训练项目“自行车智能存取立体式停车库”孵育出的成果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均取得上海赛区一等奖;创业训练项目“锋潮笔记”、“卓客旅行”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获铜奖。但仅从数量上衡量,就会发现双创项目产出的可见成果与立项总量投入不成正比(其他不可量化、不可见的项目成果实际上是难以统计的)。究其原因,除了与学校本身的立项水平相关,可能与双创项目立项审核时院、校两级管理对于预期成果约束较为松散也有较大关系。
2 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双创项目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了思考并提出拟解决建议。
(1)双创项目管理确有必要实行院、校两层管理监督,但学院对于双创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过程管理流于形式。要让各学院首先领导层面意识到双创管理的重要性,“由上至下”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同时可在校级层面对学院的绩效考核中,增加双创项目管理质量的考核。
(2)建议项目级别除上级管理部门要求的市级、国家级以外,增设校级甚至院级项目,同时研究往年上级政策要求设置好市级、国家级项目数量比例。针对双创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管理办法或制度,建立较为周全的双创项目自我管理体系。
(3)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本质区别,尽可能提供便利的条件。例如在项目开展初期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设备等硬件支持,同时营造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比如知识产权、市场经济、法制、价值认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辅导。鼓励学生在创新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
(4)在发布立项通知时,应对项目内容以及预期成果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背景确定申报内容;在立项审核时,通过现场答辩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
(5)教师指导学生双创项目应该归入其工作量。同时可对成果显著、如期结题的项目指导教师进行奖励,比如奖金、下一轮项目申报时可增加指导项目项数;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允许指导教师申报下一年度。通过以上方式让指导老师重视对双创项目的指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因为它很可能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参与的第一个研究项目。要想把项目做好,除了学生、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学院、学校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提供良好的项目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手册[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3]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D]. 2016.
[4]胡雪.浅谈创新与创业的关系[J].丝路视野,2017(33):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