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17 08:00乌伊罕
北方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循环经济

乌伊罕

摘  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相对,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使资源、能源循环往复流动,破解当今社会资源供需和环境保护难题,该理论的提出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对赤峰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其发展的症结,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困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能力  保障措施

循环经济是以消耗尽可能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追求“最佳生产、适度消费、最少废弃”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赤峰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资源依赖型的传统产业,对生态环境也是“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增长给资源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人们逐渐反思,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赤峰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应运而生。

一、赤峰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赤峰市虽然资源丰富,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过度浪费和消耗,发展中难免存在较强的资源约束性。目前,赤峰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压力,比如节能减排的压力、资源承载力的压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压力等。同时,赤峰市虽然属资源富集地区,但由于高资源、高能源消耗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开始出现发展瓶颈,矿产资源本身承载的压力也不小。目前,全市铁及部分有色金属产量分别为:铁矿石原矿量1605.62万吨、铅1.92万吨、锌8.68万吨、钼1.02万吨、黄金10126千克,不考虑新增储量及产量增长因素,按2009年产量和已探明的储量计算,黄金开采年限只有近4年,钼开采年限不足13年,锌的开采年限也只有51年。如果继续沿袭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必将引发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唯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赤峰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煤及有色金属等废弃物具有资源化利用的巨大潜力

赤峰市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拥有33万吨铜冶炼能力、22万吨锌冶炼能力、18万吨铅冶炼能力,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渣,废渣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属于错配的资源,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有充分的潜力可挖。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煤炭基地,伴随着煤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加工与产品输出,产生了大量的伴生矿和副产品。赤峰市周边几家电厂每年排出的粉煤灰约240万吨,周边地区煤矸石产生量约100万吨,以煤矸石、粉煤灰作原料,生产建材,不仅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而且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

(二)产业相近、容易耦合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能源、火电、建材、冶金、化工等资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绝大多数能回收利用,容易融入循环经济。如有色冶炼企业的副产物可互为对方的原料从而节省对原矿的使用,铜冶炼副产的硫酸锌、硫酸铅可供铅锌行业使用,铅冶炼产生的冰铜可供铜冶炼使用、锌冶炼产生的铅银渣可供铅冶炼使用;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中的辅料可以富集伴生及贫矿中的稀贵金属,进而发展出稀贵金属产业链,比如金、铼、铟等金属可在冶炼中得到富集,从而体现经济价值,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三)部分关键性技术在重点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循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就要求赤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的基本战略是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实现赤峰工业由以资源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比如赤峰云铜开发的双侧吹熔池熔炼—连续吹炼粗铜技术节能减排效果好,解决了铜冶炼过程中含硫烟气无组织排放和难收集、处理费用高的问题,这使得赤峰云铜生产工艺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中色锌业开发的热酸浸出—低污染沉矾除铁湿法炼锌新技术可以直接从废渣中回收电积铜,属国内首创同时获得了国家专利,做到了节能、安全、环保,在锌冶炼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全泥氰化炭浆工艺选矿技术的应用,使贫矿选矿回收率大大提高,赤峰山水远航水泥有限公司大量使用铜渣、煤粉灰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既实现了循环经济,又降低了采购成本,一举两得。

三、赤峰市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赤峰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一些成绩,节能降耗、节能减排都有很大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环境污染的压力仍然很大,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推广滞后等很多因素阻碍了赤峰循环经济的发展,呈现了一些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

从全国范围来看,赤峰市一些重点行业产品单耗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单位产品能耗偏高虽然对于提高资源减量化潜力存在巨大的优势,但是也在全市的節能减排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使赤峰市发展循环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赤峰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部分行业设备工艺技术落后,行业生产效率偏低。因此,赤峰市目前除了要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还需要对能源消费进行控制,并在设备改造、技术水平创新层面下功夫。

(二)发展动力不足

赤峰市部分基层地方政府仍然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衡量该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仍然看中经济增长,对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企业还是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对依靠循环经济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意识淡薄,依然在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粗放型发展路线;社会民众层面普遍存在着环保意识不强、对废旧资源再利用率低等问题。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的导向性不够,缺乏指导性政策体系,比如没有能够全面反映相关资源的稀缺程度的数据,没有对环境的损害所需付出的代价的具体资料,没有资源性产品供求情况的相关分析等,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三)政策体系不健全

循环经济建设在我国开展得较晚,赤峰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时间很短,没有太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可借鉴参考。在政策上更没有真正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纳入市场体系,政府或行业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对循环经济进行建设、组织、管理和考核,缺少政策体系保障,循环经济很容易陷入虎头蛇尾的局面。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政策保障。到目前为止,赤峰市还没有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框架,已有的相关立法质量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后效评估机制,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对资源过度浪费。现有的相关法律中的一些内容,其着力点基本都是末端治理,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四)技术水平落后

循环经济在理论层面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其在实际中发展还比较滞后,相关技术的研究不足,实际运用中成本过高,技术创新不够。赤峰市应该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

(五)资金投入不足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多数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赤峰市的企业也不例外,而且严峻的现实情况是银行贷款的门槛普遍较高,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企业的现有资金仅可维持日常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绿色”生产就会有心而无力。同时,赤峰市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清洁生产的中小企业发展时困难重重。

四、赤峰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

赤峰市需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保障体系。首先,完善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比如实施阶梯水价和电价制度。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融资政策,投资主管部门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循环经济的示范试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各级政府在设置投资重点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把循环经济的项目计划单列出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技术研发项目和产业化示范等项目,可以视情况进行直接性的投资、或在资金上给以补助、贷款上进行贴息等。此外,应鼓励企业树立合理并可持续利用资源能源的理念,鼓励企业发展资源再生产业,优先考虑使用废弃资源进行再生产的项目或给予税费优惠。

(二)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要长足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的力度。同时,加大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以及相关产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帮助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动地区与地区之间交流合作,借鉴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对各地区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

(三)运用市场和政策双重激励手段

针对赤峰市部分企业目前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相关的市场手段和相应的政策激励等使其快速发展。比如“污染者付费”制度,谁污染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市场化成为推动循环经济有效发展的一种主要激励手段。同时,还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的一些方法激励循环经济发展,比如荷兰对采用清洁方式生产的企业或购买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其投资的折旧期为1年,而其他企业的投资折旧期基本是10年;日本政府在建立循环经济基地的北九州地区,无偿供循环经济型企业使用土地,中央政府对该类企业直接投资50%,地方政府投资40%,使其全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氛围

针对赤峰市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认知率比较低的问题,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政府层面、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在经济规划、项目审批等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坚持节约原则。开展种类丰富、行之有效的节日宣传活动,认真组织节能、节水、土地日、环境日等相关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崇尚节约的物质生活和高层次精神追求的价值观、消费观和人生观。

发展循环经济,并不仅限于政府部门,每个公民也有义务在行动上树立节约理念。政府机构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相关系列活动,创建“绿色饭店”,适度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相关消费,每个家庭都应该对日用品节约使用,把节约资源、能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自觉行为。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全民参与的循环经济氛围。

参考文獻:

[1]孙丽丽.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广西:广西大学.2012.

[2]王婷婷.七台河市矿区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尹京红.以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7).

[3]邓水兰,王根泉.弘扬生态文明 推动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4]王吉烈.东营市饮用水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5]齐建国.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习与探索.2005,(2).

[6]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2).

[7]孙宏启,段宁.循环经济的主要科学研究问题[J].科学研究.2005,(4).

[8]张连国.循环经济挑战传统主流经济学范式[J].生态经济.2005,(8).

(作者单位:中共赤峰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循环经济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