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趣法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

2019-12-17 08:00张珠珍
考试周刊 2019年86期
关键词:困境语文教学

摘 要:长期以来,尽管新课程改革层层推进,却未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激趣是关键。那么,如何用激趣教学法走出语文教学困境呢?一要发掘语文特性;二要发挥教师特长;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关键词:激趣法;语文教学;困境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新课改背景下怎样突破语文教学的困境呢?笔者认为,以兴趣“撬动”语文教学是一条优化途径。

一、 发掘语文特性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对语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如何将“味同嚼蜡”变为“多滋多味”是一个燃眉之急的问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不妨换个角度,深入发掘语文特性,多角度地挖掘语文的乐趣所在,一定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一) 用造字法激趣

初中课程紧、任务重,字词的教学已被忽略,其结果是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令人担忧,每次考试只要有考核字词,学生就做得一塌糊涂。我的做法的是,以最简单的文字为例,让学生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常用的造字法。出示四组文字让学生观察:(山)(人)(日)(月)……这组文字是用模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叫象形字;(本)(末)(上)(下)……这组文字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表示字义的,叫指事字;森、众、林、甭……这组文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的,叫会意字;清、睛、竿、杆……这组文字是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叫形声字。学生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造字法的奥妙与神奇,趣由此生。了解这些造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写错别字,特别是形声字出现的概率最高,了解它就不会把“睛”写“晴”,把“杆”写成“竿”。

(二) 用修辞手法激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修辞手法,可以从夸张说起。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这两句都是李白的千古名句,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丈等于十尺,白发竟然比庐山瀑布更长,是它的十倍。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很明显,诗仙李白并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而是想表达忧愁无穷无尽,也就是“愁长”。短短的两句诗,只因都善用夸张,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唐诗之美可见一斑。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述效果的方式或方法。

(三) 从语文的作用激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科目。我出示下面这道数学题让学生思考:一条在大海中航行的船上载了75头牛,32只羊,请问船长有几岁?这本是一道错题,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班上却有七八个同学的答案是75(头)-32(只)=43(岁)。我告诉学生:“如果你语文学得好,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就不会闹出这种笑话了,……”做错的学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讲话、写信、上网、聊天、发信息、与人交际等方面无不用到语文。学生从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好语文不仅是为了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学生一旦明确学习的意义、目的,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无限动力。

二、 发挥教师特长

如果你擅于歌唱,就能为学生高歌一曲;如果你擅于表达,就能展现你独特的语言魅力……教师的特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重要因素。

(一) 让音乐进入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散文、诗歌等都可以运用音乐来创造意境。这些课文一旦与和谐优美生动的旋律相结合,学生的情感就很容易被唤醒。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我播放了毛阿敏演唱的《乡愁》,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我让学生欣赏智慧女孩演唱的《游子吟》……多让学生听听歌词出自课文的歌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这是老师的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歌曲,如,教学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探险篇目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和探险的意义,我播放了孙楠的歌曲《把幸福给你》,并和学生一起深情歌唱……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音乐的美感和独特魅力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能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愉悦。

(二) 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形象幽默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教学而言,先有‘心通,而后‘艺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的陶冶。”“教师的语言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做到有感而发,使教学充满色彩。”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作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我引用了元代文人桥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喻,让学生理解这是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那样充实、丰富;结尾,像豹尾一样收束有力。发现学生的开头过长时,我用“三口不见馅的肉包子——无滋无味”“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来比喻。笑过之余,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凤头的含义。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快理解“衬托”这种手法,我的讲解简单而形象。比如“以美衬美”就是“正衬”;“以丑衬美”就是“反衬”。我还用挑选伴娘伴郎的艺术引导学生:如果新娘新郎长得很“美”,就该考虑选择比新娘新郎稍微逊色点的伴娘和伴郎,要是选择很丑的伴娘和伴郎就有伤伴娘伴郎的自尊;如果新娘新郎长得不“美”,就应当考虑选择比新娘新郎更“丑”的伴娘和伴郎,要是选择“美”的伴娘伴郎就会有伤新娘新郎的自尊。这样的讲解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衬托”手法并学会巧妙运用“正衬”和“反衬”。

研究表明:中等难度的任务,最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教师应设法把难度降低,使用幽默形象的语言来教学更明白易懂,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和学生一起动笔

我体会最深的是我本身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堂课我几乎都念我的日记给学生听,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都很喜欢听我的日记,久而久之,孩子们终于明白:其实作文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像老师一样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干吗一定要胡编乱造呢?一段时间过去了,学生的作文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空洞无物的文章少了,真情实感的文章多了。有不少学生受我影响,还自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因此更加浓厚了。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设法通过活动让学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活动的精彩与美妙。”我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方面的做法主要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写作活动、参观游览活动等。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亦如是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语文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激趣教学法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乐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作者简介:

张珠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困境语文教学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