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9-12-17 08:00张丽萍
考试周刊 2019年86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启蒙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则是张丽萍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创新潜能,为未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已经成为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重点课题。本论文结合笔者的相关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成果,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思维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追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才能够更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如果不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加以落实,是无法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的。那么怎样从课堂实践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呢?本文接下来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一、 巧设情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课堂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主要园地,同样地,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也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诸多好处。作为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好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寻找教材中的创新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提出具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观点。

以《蜘蛛开店》这一课为例,课文讲的是蜘蛛利用自己的特长开编织店,结果屡屡失败的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可以让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一下,蜘蛛因为有吐丝的特长,可以开编织店,别的小动物可以做什么生意呢?如果学生的思路不够清晰,教师还可以加以提示,比如水牛的后背很宽阔,可以载小动物过河,猴子会爬树,啄木鸟可以吃害虫,等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原有的童话基础上编一个新的故事,如“猴子开店”“老虎开店”“狐狸开店”。学生在构思故事情节,思考不同小动物的特点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创造思维,同时放飞了自身想象力,写出新颖、独特、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来。

在教学情境的构筑中,除了教师单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外,还可以组织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达到互相启发的作用。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想法固然不起眼,但如果众人集思广益,其成果往往非常可观。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教材给出了“国王”“啄木鸟”“玫瑰花”等关键词,单靠一个学生把这些词连起来,组成一篇童话未免有些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大家展开接力式的想象,一个学生说“从前有个国王,他喜欢逮来各种各样的鸟做收藏。”另一个学生可以跟着编道:“有天他在窗外看到一只啄木鸟,就让侍卫去抓。”

有了前面的示范,下一个学生就以玫瑰花为思路展开联想,可以是“这时啄木鸟扑棱扑棱翅膀,抖落一朵玫瑰花下来”,或者“啄木鸟飞来跟国王说‘你不能抓我,我是吃害虫的益鸟,没了我,你城堡外种的玫瑰花就没人除虫了……”这样大家分别负责了故事的部分创作,接力结束后,教师再把大家的情节串联起来,赫然就是一篇充满浪漫想象的童话故事了。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多质疑、多提问

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发问。作为小学教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他们点滴的发现和付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质疑发问开始,逐渐培养其自身的创新思维。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学习为例,因为故事中涉及了蝌蚪进化成青蛙的科普知识,许多学生难免犯迷糊:“小蝌蚪为什么会长出腿来?”“为什么会变成青蛙?”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向大家科普动物的进化行为,告诉大家自然界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鼓励他们去发现、探究,而不是匆匆讲完故事,完成教学任务就结束了。

在过去的教学中,出于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师权威的束缚,对于孩子提出的很多与教学内容不符的或是比较夸张的问题,例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神话传说是不是真的”这类问题,教师通常会敷衍了事,或者不予理睬。这样无异于打压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创造精神被压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维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能够不断的提出问题来,还应该具有正确的应对发问的策略。在课堂中,面对学生抛出的疑问,教师要谨慎思考后给予回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肯定、被关注,从而在课堂提出更多的创造性意见。

除了允许提问,鼓励提问以外,教师也要允许孩子有出错的权利,对于他们在探索中出现的偏差,不要急着矫正或是批评,而是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举个例子,两个低年级的孩子在聊天,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听说天上下雨就是仙女在流眼泪,下的越大代表眼泪越多。”教师听了,不要急着去评判他们的对错,可以先和他们普及科学的概念,告诉他们天下雨是因为水蒸气凝结成水珠,从空中滴落下来。仙女作为神话中的人物,其存在是有待考证的,况且雨水的数量那么多,一个人的眼泪怎么能积攒到这种程度呢?这样以循循善诱的形式,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损伤,也丰富了他們的认知,令其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 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自身拥有的实践性、趣味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对于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十分有帮助。对于小学教师而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失为创新教育的一种好办法。

在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上,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比如利用校内的阅览室、机房等基础设施来辅助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进行延伸拓宽,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论证,寻找论据,创新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比如有的学生学完《纸的发明》这一课,对纸的发展历史萌生了兴趣,教师可以带大家广泛搜集材料,从百度百科、科普书籍、民间故事中探寻纸张的起源,看纸是如何从粗糙的“树皮纸”“渔网纸”一步步发展为今天细腻洁白的纸张。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对纸的使用历史进行探索,看纸是如何从“贵族专用”变成今天随处可见的日用品的,或者搜集一些与纸有关的民间故事,比如“蔡伦造纸”“洛阳纸贵”,等等。

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上,教师可以询问大家的喜好,鼓励学生在课下创办自己的兴趣小组、手绘报或者专题研讨小组。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小学教师出于某方面顾虑,可能认为“课外活动没有用处,容易分散学生精力”,对教学活动持反对态度。这种想法其实是片面的,一方面,将课外活动的组织权利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独立的进行从策划到选题,组织会议,制造手绘报或是工艺品的雏形,其过程就是对学生创造性的锻炼。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将其融入到创新活动中,例如要做成语故事题材的手抄报,可以借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要做美食题材的,可以借鉴《端午粽》《我爱故乡的杨梅》,对于学生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養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教学工作上的努力外,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引导和带头作用。因为创新教育的内涵在于“教育”,而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如果总是固守一套旧的教学思想,闭门造车,学生也跟着止步不前,创新教育的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唯有教师从自身做起,积极对日常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进行探索,才能带动大家一起求新、创新,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四、 挖掘美育因素,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推动知识不断更新、社会不断前进的源泉。想象孕育着智慧和创造力。”可见,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依旧采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有学习模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被束缚在小小的空间内得不到解脱和舒展,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出创新的意向、创新火花。

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然而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水平以及学习基础限制了他们美的感受力,为此教师实施创新教育不妨从美育入手,去挖掘语文文本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在多样化的文本阅读中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诱发他们的创新火花不断迸发。

例如,古诗《题西林壁》的作者通过观察庐山的不同形态,即“横看成岭侧成峰”,不仅抒发了各种不同感受,即“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揭示了一个十分具有哲理性的问题,即“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仅仅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可谓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好素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领学生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和蕴含的哲理,感悟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去自主阅读、个性化解读,摒弃传统教师分析代替学生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们在积极的思维以及情感活动中理解诗中描绘的情景和蕴藏的哲理,在充满美感和示意的古诗词世界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人生启迪,精神世界得到充沛。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创新教育当成一种抽象思想来理解,而是要尝试着让它具体化,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用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去丰富它的内涵,让学生养成切实有效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经验,摸索出更适合创新教育的教学之路,让语文课堂变成创新的乐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创新中生活,在创新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孟祥真.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73+75.

[2]张慧慧.素质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之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23+27.

[3]肖鹏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18+120.

[4]刘佳悦.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40-41.

作者简介:

张丽萍,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孔家崖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