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播 李广程 李怡飞
[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选择在2018年5—11月来该院就诊的15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除此之外,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加强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33%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增强了医院的信誉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合并糖尿病;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03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老龄化变得越来越严重,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病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并且有高血压或者冠心病史,病情较复杂,治疗起来困难,严重影响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与家庭,也是医疗界的难题。选取该院2018年5—1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上实施在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上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41例,年龄38~65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27~56岁,在常规护理的方法上使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除此之外,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加强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主要方法为: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采取合理体位,临床一般取健侧卧位,切口选择在大腿外侧和臀部,将各层依次切开,使髋关节充分暴露,股骨颈截骨,同时将股骨头取出,根据测量的股骨头大小,将磨臼依次完成,将臼杯植入,通过2至3枚螺钉进行妥善固定。按照对髓腔直径的测量,将扩髓操作依次完成,将股骨柄假体植入后,对髋关节的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测,将假体装好后,在大粗隆部位重建短外旋肌群止点,将切口依次关闭以后结束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方法为: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应及时检测血糖,各项操作均遵循护理会议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指导、病情护理、对症休息、指导休息、心理护理等。除常规护理外,加强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
1.2.1 术前护理 每一个患者都有疾病知情同意权,护理工作人员要耐心地对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讲清楚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及其作用,并向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讲解以往成功的手术案例,让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放心,使患者树立起手术成功的信心,相信医务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配合医生的治疗,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获得家人的心理上的支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手术,改善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的认知[1-3]。
1.2.2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手术后最重要的护理是防止假体脱位,为了防止患者的假体脱位,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做好术后的健康宣教,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护理工作人员要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后的感觉,选择术后的合适体位,避免患者取侧卧位,应该取平卧或半卧位[4]。护理工作人员应指导患者做一些康复运动,保持患者的关节与肌肉的运动能力,可以让患者双手拉吊环,使身体抬高,对于一些严重的患者,应禁止患者下床活动,护理工作人员应主动患者进行床上排便,临床上的有效咳嗽的方法应该让患者牢固掌握,适当深呼吸,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5]。
1.3 评价方法
该项研究以患者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显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显著消失;有效是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是指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且出现了逐渐加重的趋势。计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血糖从(11.2±1.56)mmol/L下降到了(5.7±2.67)mmol/L,而对照组的患者血糖值从(12.9±1.74)mmol/L下降到了(9.3±2.34)mmol/L。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67%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老龄化也在逐渐加重,老年人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生活空闲时间增多,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与人际交往。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糖尿患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或伴随症。多种感染显然属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等可能为该病恶化的严重表现,微血管病变基础上所致的病理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但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脑、肾等的病患变和高血压等与糖尿病关系虽密切,也可见于非糖尿病者,则是否为并发症,尚需具体分析。原发性糖尿病至今不知其发病机制,医学上认为原发性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是遗传,并且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患者不能自主停药,一般来说,患者吃药过后病情会很快得到缓解,可能就会使患者主观臆断为疾病已经治愈,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合并糖尿病患者自身疾病可能还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的存在,并且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容易被其他病毒感染,引起不良反应。糖尿病发病的主要人群为老年人,老年糖尿病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上患者年龄较大,加剧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加重了家庭负担。糖尿病通过药物可以进行控制,但是对于其他的病症就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于外伤、股骨头坏死、胫骨骨折、骨质疏松等病症,可以实行髋关节置换术[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带来的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髋关节的手术越来越成熟,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手术的创伤有些大。老年人抵抗力低下,老年人因为长期高血糖,已经严重损害了巨噬细胞及其性粒细胞功能,并且术后假体容易移位,并且可能会引发感染,产生术后的不良并发症,所以医生换药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护理工作人员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宣教,有一些患者年龄不是很大,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7],让患者逐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比如拉吊环,而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进行床上护理,由护理工作人员主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以及康复训练,可以让患者提高动物蛋白的含量,可以有效降低肾小球的压力,补充患者体内蛋白质的丢失量,增加患者的体力,使患者尽快恢复髋关节的功能,缩短糖尿病患者髋关节手术的进程,减少患者的住院時间,让患者尽快的进入自己的社交圈,恢复自己的生活质量[8]。
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33%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髋关节更快恢复,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增强了医院的信誉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磊磊,杨建业,李飞龙,等.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2):184-189.
[2] 杨玉春,汪小海,张咏梅,等.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28(2):108-111.
[3] 马克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18-20.
[4] 李昕,王巍,张舒,等.7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9):65-66.
[5] 陈金伟,袁堂波,覃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2):215-216.
[6] 刘音,尹毅,杨小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 10(7):120-123.
[7] 罗景胜.全髋关节置换后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4):4830-4831.
[8] 朱祖巍,李孛.股骨近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3):17-18.
(收稿日期: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