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飞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7例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均给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效果, 统计患者临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正常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 低于对照组31.6%(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传统内固定复位术效果更好, 患者康复进程显著提升,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严重粉碎移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54
本次研究将以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 探讨该病患者使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救治的77例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 女20例, 年龄62~78例, 平均年龄(70.2±2.6)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10例、重物砸击11例, 同时依据骨折分型标准(Evans分型)[2], 其中有Ⅲ型24例、Ⅳ型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 女20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70.5±3.5)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处坠落10例、重物砸击12例, 其中有Ⅲ型25例、Ⅳ型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T检查而确定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出现严重粉碎、移位现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同时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事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骨折病情、手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患者给予复合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 术者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且于其髋关节后外侧作12~15 cm切口, 沿患者臀大肌方向进行分离操作并直至止点, 切断患者短外旋肌群后充分显露其髋关节以及后方关节囊, 切开患者关节囊并于其仍然正常的髋关节部位置换截骨结构[1]。截骨结构位于患者小粗隆骨正上方1.5 cm处, 截断患者股骨颈后将其粗隆间骨折块保留, 手术过程中避免过分剥离患者骨折块的表面软组织结构, 由此取出患者股骨头。术者根据患者髋臼软骨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髋臼假体置换, 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块使用复位钳进行临时固定, 务必完成股骨距的复位操作, 有必要者可以使用钛丝、螺钉进行简单固定。而后对患者进行扩髓操作并与其骨折缝隙中置入骨水泥, 确定前倾角度15°为其安放加长型股骨假体柄, 待骨水泥硬化后根据患者肢体长度及股骨头大小选择合适的股骨头颈假体, 复位髋关节, 缝合后方关节囊, 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依据过往内固定手术规范完成手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应用以预防感染, 本组患者由于中老年患者病例较多, 应给予肝素以预防患者术后血栓形成。
1. 3 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2]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差,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并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4.6%)高于对照组(60.5%)(P<0.05)。见表1。
2. 2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32.5±9.5)d、关节正常活动时间(7.4±1.8)d以及住院时间(11.4±3.5)d均低于对照组的(44.8±10.6)d、(18.2±2.5)d、(16.7±3.9)d(P<0.05)。
2. 3 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2例, 切口肿胀1例, 切口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切口疼痛4例、切口肿胀5例、切口感染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给予髋关节置换术, 使用加长型股骨柄完成对患者骨折结构的置换, 同时使用骨水泥性假体, 使患者粗隆间的骨折块更加稳定的粘附在整体骨骼结构中, 尽量恢复患者股骨近端骨皮质的完整性, 恢复患者股骨的正常结构以及功能。髋关节置换术要求术者尽量避免过分剥离患者骨折块表面的软组织, 避免对患者粗隆间的丰富血运造成损害, 促使患者术后骨骼结构得到更加丰富的营养供给, 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的效率。同时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将骨水泥填充在骨折线内, 避免影响骨折连接愈合。同时本组患者多为严重粉碎性骨折类型, 应该尽量选取其股骨头颈处的松质骨完成填充, 促使患者骨折更快的愈合[3]。有关研究证实[4], 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使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患者患肢功能迅速恢复至损伤前水平, 有效避免了患者术后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 对促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传统内固定复位术效果更好, 康复进程显著提升,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忠於.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7):474-475.
[2] 李书振, 陈跃平, 崔伟, 等.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疗效分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13, 7(5):652.
[3] 谭平先, 任绍东, 叶淦湖, 等.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的探讨. 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6):412-414.
[4] 续力民, 项毅, 孙振军, 等.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重庆医学, 2011, 40(10):984-985.
[收稿日期: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