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军
早上7点,闹钟准时把霍东杰叫醒。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六早晨,一些人可能还在睡懒觉。“我现在不像以前,很少睡懒觉,作息也很规律,对一日三餐很认真。”霍东杰说过了30岁,越来越注意关爱自己了。
前几天,霍东杰网购了一台迷你电饭煲,恰好做一个人的饭,这种为单身人士打造的炊具他还推荐给了同事。
米饭20分钟焖好,然后将250克速食装黑椒牛柳放入锅中,简单加一点作料,3分钟出锅,往香喷喷的米饭上一浇,一份美味的黑椒牛柳盖饭就做好了。
霍东杰已经到北京8年,一直单身,近几年他发现,越来越多产品在迎合像他这样的单身人士,如迷你家电、小份装生鲜、200毫升红酒、适合一人吃的火锅,甚至还有专门定制的独行旅行社……
和霍东杰一样,北京上班族汪银红也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她习惯一个人去影院看电影,一个人去商场买衣服,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汪银红说,这对于大多数单身族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
“与老家不同,在北京单身人士很多,没人说你。我有一次还和同事开玩笑,说30岁前单身,30歲以后就习惯了。”
汪银红笑着说,很多单身族很讲究生活质量,虽然时常自嘲为单身狗,但在吃穿住行方面很精致、轻奢,追求仪式感。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截至2017年,我国单身人口(已成年但未婚的人)已达2.2亿,占总人口15%左右。单身人口占比高,与结婚年龄越来越大有关,晚婚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婚的人也越来越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单身人口最多的地区。
广州上班族杨显荣最近几年很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虽然是单身,但生活品质不能因此下降,反而应该提升。没有结婚,家庭方面的开销就没有,除了赡养父母,对于自身的花销还是比较从容的,生活质量提升是需要花钱的。”杨显荣说。
事实上,数以亿计的单身族撑起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带动了新的消费趋势,即单身经济。
单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1年的《经济学人》杂志,由经济学家麦卡锡首次提出。
麦卡锡将单身经济群体锁定为女性群体,而如今,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从单一的女性群体,扩展到对追求有品质、高质量独身生活人群的统称。
杨显荣说,自己每月的开销都在8000到1.5万元左右,基本占工资的一多半,“最近几年开销大一些,化妆品会选择大品牌,衣服、箱包、鞋子都会精挑细选,网上的东西说买就买,有时买回来放在一边,可能根本就没碰过。”
杨显荣坦言,如今的商家越来越会做生意,会考虑单身群体的感受,相关业态也日趋成熟。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单身经济已经涵盖日常吃穿用度各个方面,我国单身经济年消费规模可达13万亿元。从消费特征来看,寻求便利、悦己、精神寄托和自我提升,是单身人群的主要消费方向。
面对单身人群带来的巨大市场,嗅觉敏锐的商家各出奇招。从一人食服务到个人定制旅行,从小型厨具到迷你电器,连社交属性很强的火锅也流行一人吃。
成都人段毅在广州、深圳都开过火锅店。近几年,他发现适合一个人吃的小火锅很受快节奏都市生活中单身群体的欢迎。
“对于火锅,一般认为,大家围坐一起吃才有氛围。如果一个人去店里吃火锅,确实有些怪异,我觉得那是一个特孤独的人的行为。”段毅说。
有一段时间,段毅发现,同行开的火锅店开启了专门供一个人吃的小火锅,很火爆。而且他们向国外的一人食餐厅借鉴经验,餐桌样式也做了调整,这一改变很受单身群体欢迎。
受到启发,前年夏天,段毅也在自家店里增开了一人食火锅。如今,不仅周末,平时的生意也很火。
有研究显示,“一人份经济”消费趋势上升。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平台“一人份”消费力持续走高,“一人份”家电销量前五是电饭煲、炒锅、饭盒、洗衣机、豆浆机。除了家电,“一人份”食品的消费和宠物类消费的增长也很明显。比如,100克装大米、50毫升威士忌、200毫升红酒均成为爆款。
不仅如此,休闲娱乐行业也越来越关注单身人士“一人玩”的需求。
昆明亚太达旅行社负责人祝冬秋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近几年,旅行社增开了专门为一人旅行提供的定制化服务,从规划的路线、筛选的景点到情感诉求契合度等方面,最大可能地迎合单身人士需求。
此外,国内一些电影院也专门为单身群体设置了专享座位,与情侣座位进行隔离,观影过程中不会感到孤单和尴尬。而部分传统行业,如健身房、羽毛球馆也开设陪练、陪打定制服务,尽量满足单身群体需求。
“虽然单身,但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儿。”霍东杰说,最近准备买一台小型烤箱,平时没事可以自己做点东西,打发一下单身时光。
未来,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单身人群的消费将从基本生活必需品向满足内心需求的商品升级,个性化、小众化、精致化消费将成为趋势。
消费领域专家沈卓勤坦言,单身经济带来的商机不可小觑,有头脑的服务提供商,不应仅局限于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应该为单身群体提供功能更丰富、细节上更贴心、价位上更亲民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这一群体消费,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