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浙江省瑞安市阁巷中学,浙江 温州 325207)
部编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2016年,在几个省市试用;2017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2018年,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
笔者发现部编版教材改变的不仅是课文篇目,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还推出了新版《语文作业本》。
浙江省教育厅编写的《语文作业本》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着眼于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颇多可取之处,关键在于教师的科学取舍。
《语文作业本》教读课大致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自读课则是按照“学习任务”分布习题。笔者现以教读课的作业本为例来谈谈作业本的分类合理使用。
《语文作业本》的使用首先基于“结合学情有所取舍”的理念,拒绝照本宣科,要分类合理使用。其具体使用方法大致有四:
“课前预习”的习题包括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感知、语言初赏等内容。这部分习题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课堂上可以不讲或者挑选几题校对。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秋天的怀念》的预学一“说文解字”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字词。《春》《济南的冬天》等,都有“根据要求填写课文作者资料卡”的题目。这类预学题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也可以直接在课堂上交流校对。
“课堂导学”中有几项任务分配,每一项任务都可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例如:《济南的冬天》一课作业本中的“导学一”,该题设计赏析句末语气词“吧”“呀”“呢”,这个内容就可以作为课堂探究,课堂教学完成后,该题可以再请学生复习整理完成,也可以不再要求书面完成。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要求学生将探究结果记在作业本中。
但是题目的选择也不可盲目照搬,否则教学就会变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板块,各块之间相互隔膜,学生整体的语文观难以树立,语文素养也难有起色。所以将导学中的任务穿插进教学设计还需合理、巧用。
例如笔者在设计郑振铎的《猫》一课的教学时,参考了作业本上的几个题目。在取用“默读课文,厘清文章脉络,填写下表。”和“关于本文的主题,小文和小江在微信上进行了讨论,请阅读他们的对话,补全语音部分。”这两个题目之间,笔者穿插进这样一个问题来过渡衔接:“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次是略写?”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过渡到“能否删去第一二只猫的经历”这个问题。
教学设计时,可以调整作业本上题目的顺序作为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
比如笔者在教授《植树的牧羊人》时,就将作业本上的习题进行整合,调整顺序。这里将其中的部分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问题:《植树的牧羊人》是作者于1953年为美国一本杂志策划的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最难忘的人是谁”而写的。杂志社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得知作者笔下的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不曾有过一个名叫布菲的老人,便把稿子退了回去。然而,这篇文章第二年在美国的另一本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刊上刊登,感动了很多人。请你在主人公形象、作品主题或写作手法中任选一个方面,探究这个故事打动人心的原因。
学生答案1主人公形象:学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人物形象,将导学三的两句话的品味融入到这一环节中。如:从“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句中的“健康”“热闹”两个修饰语,写出了这个乡村的勃勃生机,表现了牧羊人创造的奇迹带给人们的幸福满足。可见牧羊人的执着、坚持和实现自己梦想的勇气改变了人们生存的环境!他的付出是无私、不图回报的,这让我很感动。
如果全部课文都是照搬作业本的题目,学生难免会心生厌烦,兴趣锐减。所以巧妙的改编作业本上的题目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笔者在教《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就利用作业本导学二“填写下面漫画中的人物对白”设计了编排课本剧的环节。将《天上的街市》一课作业本上的知识卡片“联想”进行活用,改写成散文《天上的街市》。
课后拓展部分,是一把打开运用大门的钥匙,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更多的语文爱好者有新的体验;同时,拓展的练习,让语文不再只是浮于纸上,而是让语文落地,让语文更加实用。“课后拓展”的题目可以作为教学设计中的拓展延伸环节使用,也可以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甚至也可以弃之不用。
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或超出自己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题目可以大胆删去不作要求。比如《论语十二章》中的课后拓展题,教师可以采用课内拓展讲解的方式,或直接安排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学习,其他同学则不用完成。
作为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我们对统编教材中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决定了我们使用作业本的效率。每个任务,每个环节乃至每道题,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教学重心,作业本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备课时抄袭的范例而已。对于作业本,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和整合来确立教学内容,但我们不应就此止步,而应该继续深入探究文本和作业本编写逻辑背后的教学价值,以此来组织和建构更有意义更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