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7 23:08谭虹
魅力中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学法治道德

谭虹

(重庆市巫山县泰昌初级中学,重庆 巫山 404700)

初中生年龄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的学生,对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渴望得到知识和认知,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将道德、法律、心理等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紧密联系并整合,引导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定位,进而可以正确的处理自身与集体、社会、国家等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一、优化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专业素养

(一)树立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这也正是教学的理念。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生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和自愈能力,促使学生拥有自己辅导自己的能力,教师应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积极心理学进行结合,进而更新教学理念。学生如果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高校的学习效率,如此就要求教师以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满足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二)丰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手段

积极课堂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的力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从而为学生营造具有幸福感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紧跟教师,与教师进行沟通,进而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首先应该把握好基础教学的设计和目标定位,可以按照教参指导进行使用。教师要把握好三维目标的设计比例、关系,掌握知识的目标,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和要实现的价值观目标。教学中,要有效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其次,侧重于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一些学生会因为被忽视或无法得到肯定评价,导致情绪低落。一些学生会产生自卑感,进而放弃学习,丧失学习的兴趣。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利用人际关系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获取幸福感。因此,要注重给学生营造愉悦、健康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人际知觉导引能力,促使学生可以用积极态度调整自己。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教学目标与生活目标融合

教学目标是源于生活的抽象目标,在其中蕴含着道德与法治的规范和基础。因此,在初中思想与政治教学中,不能空化,应该以能够指导学生的行为为目的,侧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以及要侧重于教学的可操作性。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与生活的结合,将教学目标设置的具有连贯性、全面性。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本质特征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在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将目标生活化,将知识与生活联系,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良好应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完善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符合生活实际,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解《我们都是公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其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对公民的概念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公民的方法。

(二)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我国新课改中强调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地位,为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体价值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真心热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如此才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同样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和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高高在上的形式,适当的沟通和微笑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展示个人魅力,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和尊敬,同时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设计具有逻辑性的课堂流程,逐渐的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轻松氛围,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和质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凸显出该学科的人本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学习和内化,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构建出具有常态化、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学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