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林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唐卡课程是西藏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门专业课,唐卡肩负着传承藏族美术、培养具备一定美术素养的师范类人才的重任。由于学生学习经历差别大、美术素养程度不同、毕业创作选题不同等因素,使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的量度比例与白描绘画统一授课缺乏针对性。因此,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如下经验。
量度比例即“三经一疏”中佛祖对世人绘制佛教人物形象时针对法体各部分比例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恪守量度比例进行唐卡绘制是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唐卡灵魂内核的传承。拉萨师专唐卡课程的学生处在躁动且追求标新立异的年纪,这种特质往往会在量度比例的学习中表露出来,在唐卡绘画基础欠佳的个体上表现尤为突出。这是由于量度比例的学习内容繁复且需要学生细心计算、反复磨炼,对学生的专注度、耐心和毅力要求颇高。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懈怠、放弃等心理。因此,量度比例学习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明辨严守量度比例的意义,禁止学生随意对待量度比例问题或进行所谓的“创新”。严守量度比例是唐卡教师与学生务必遵循的原则。
量度比例是唐卡绘画中人物造型的比例规则,而非表现造型的具体绘画风格。根据拉萨师专人才培养方案,唐卡学习者们仅有十数月的时间进行唐卡学习和创作,学习目标更倾向于夯实唐卡基础。统一绘画风格的教学模式缺少指向学生个体特质的针对性。因此,拉萨师专唐卡课程不限定表现量度比例的绘画风格,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能力和特质自行选择,教师仅提供相应风格的范画及技法支持。学生通过对自选量度画风的体悟和练习,将这一风格延伸至唐卡画面中其他要素的绘制上,最终实现统一的画风。而在学习与磨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比多种绘画风格之间的差异,将各派别的优点和特色为己所用。
按传统模式由简至繁、系统全面地学习白描并不适用于大专类院校的唐卡教学。在有限的学时里,学生不仅要学习唐卡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完成唐卡毕业创作。因此,白描练习应围绕毕业创作进行,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习效率和成果最大化,切忌“贪多”。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和喜好,临摹或创作毕业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临摹范本及支撑创作的相关素材,通过师生共同的艺术再加工、再创造等环节绘制出并反复修改白描初稿,学生依照白描初稿反复练习,提升绘制能力,夯实唐卡基本功,最终将白描绘稿落实在唐卡画布上。
白描初稿绘于画布后需要进行勾线定稿,定稿是唐卡绘画的重要环节。除齐吾岗等早期画派基本使用铁线描技法外,勉唐、钦孜、嘎赤画派及勉萨、热贡等绘画风格的勾线都有诸多变化。该环节的勾线基本使用勾线笔蘸淡墨走线,走线过程应忠实于原稿。走线讲求流畅,根据人体、山石、花鸟、云水等不同质地的对象勾勒出符合该对象形质与精神的不同绘线。勾线定稿是后续铺色、染色等环节的基础,勾线技能需要在反复练习摸索中提高。教师应根据毕业创作题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白描绘制,务必使铅笔绘稿与勾线定稿练习结合进行。
在唐卡创作中,创新尺度是唐卡学生和爱好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在高校唐卡教学中,教师应在量度比例相关问题上持守严谨的态度,即绝对忠实于相关佛教经典的具体要求,可以在白描绘制风格上适度探索与创新。拉萨师专的学生唐卡基础通常不够扎实,不具备进行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创作能力。因此,夯实基础、学习原汁原味的唐卡艺术更为重要。
量度比例及白描绘制是唐卡创作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得以绘成唐卡画作的必备理论素养和技法支撑。在高校唐卡教学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个人喜好,“量体裁衣”地制订课程计划并给予帮助,提高学生的唐卡创作能力,为后续创作环节做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