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小学,江西 上饶 334600)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和基层教师逐渐发现数学游戏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数学游戏的应用。数学游戏指的是一种通过游戏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新型手段,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泼好动是小学生该年龄段的基本特征,因此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应用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相比呆板的教学而言,游戏教学可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游戏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合适的游戏化教学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适时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游戏,而不是随意地进行游戏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备课过程中的重难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进行教学,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趣味性原则主要是指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游戏内容要富有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同时游戏内容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与教学内容相脱离,这样有目的地坚持趣味性原则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得学生将精力都专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而使学生增加学习和思考的深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中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的重视,以游戏化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材料之于数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材料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往往是一个数学活动成功的前提。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学生时期逻辑思维特点,充分考虑为小学生提供便于操作、符合直观思维的材料。比如学习正方形和正方体时,可以利用积木等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课堂展示。课堂实践活动的设置是巩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最佳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适当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探索和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过度的游戏设置会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导致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游戏中,而忽视对于知识的学习、记忆和理解,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在进行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游戏的“量”与“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使得游戏化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将游戏化学习的优势最大化的展现出来。
课后的复习阶段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的运用个游戏化的性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课后利用游戏化学习模式进行复习,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还能够促进游戏化学习的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是当前阶段新课程改革下的全新教学理念,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旨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加减法”时,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小学生个体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同学数学思维较好,计算十分流利,教师就可以将游戏设置难度提升,比如“老师现在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老师手里一共有10 个苹果,现在分别给某两位同学一人一个,请问老师手里还剩下几个苹果?”现在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比如“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支粉笔,如果老师需要三支粉笔,需要再去领取几支粉笔?”此类问题相对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慢慢作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通过此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可保证全体学生均可跟进教学进度。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但仍旧有些许问题存在于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久而久之使得小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十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游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当前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对教学游戏进行利用,可基于小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基础上,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