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粉平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内涵。戏曲艺术中的唱腔、韵味及发声技巧均值得深入剖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特色,中国戏曲有上百种,每一个剧种均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不同的剧种有着不同的风韵,其中的韵味便是指土生土长的风格及所具备的生活气息。戏曲授课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视听之间的传递达到一种心灵相通,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表情及呼吸等,逐步掌握演唱技巧。戏曲演员的发声通常被称为“喊嗓”,戏曲演唱演出前需要通过喊嗓的方式将歌唱状态调整到最好。戏曲中的喊嗓是为了让演员找到头声,通过开声的方式让喉部肌肉避免过度紧张。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声音美、音乐美、语言美为依托,以审美为最终目标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有着多样的形式,同时声乐的演唱技巧也有多种,如民族演唱技法、美声演唱技法以及原生态演唱技法,无论哪一种唱法均能够十分准确地呈现声乐艺术的魅力。无论是何种演唱技法均值得深入探究与剖析。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通常会运用到多样的发声方式,如气息训练、咬字发声训练等,但是不断哪一种演唱方式,其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作品的演绎服务的,我们要通过声音的呈现,使听众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也就需要歌唱者通过系统科学化的发声训练进行歌唱练习,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歌唱技巧,进而将歌曲中的情感内涵通过灵活多样的歌唱技巧进行表现。
声乐艺术与戏曲艺术虽有极大的不同,但二者在演唱发声上却有着共通之处。声乐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发声练习方式虽有不同,但其发声体系可合二为一,二者有着相同的演唱通道。无论是声乐艺术亦或是戏曲艺术,演唱者的发声通道必须是通畅的,放松的,都要求运用胸腹式的呼吸方式进行联合呼吸,要求演唱者将鼻腔及胸腔打开并维持在一个十分自然的状态下。声乐艺术表演者及戏曲艺术的表演这在演唱时均要求音色统一。声音的统一是评判演唱者水平的标准之一。无论是民族美声、京剧昆曲等何种剧种均要求演唱者的发声应当是十分统一的,保持一种相同的音色。这对于作品完整性以及音乐表达统一性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呼吸方式之外,演唱者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气息。声乐艺术与戏曲唱腔中的气息要求均是一致的,都要求演唱者要有灵活且稳定的气息支持,在气息的运用上能够灵活自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对声音进行弹性控制。除演唱技巧与发声技巧之外,最为重要的则是演唱者要将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进行准确表达,表演者要通过自身情感的融入完全投入到作品的情感表达之中,将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及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准确捕捉与准确表现。无论是戏曲作品还是声乐作品,作品中均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与文化内涵,都需要在作品的演绎中呈现给观众,因此,表演者只有将自身完全投入,通过情感的表达,让听众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面对作品时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够将作品进行准确表达与再度提升。这样在听众欣赏到演唱者所演绎的作品时,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表演者所赋予作品的情感,这样的演绎才能更好的打动听众。这也是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之间的共性所在。
声乐艺术与戏曲艺术在演唱方式上可进行融合。声乐艺术中的半音阶式的发声练习可运用于戏曲艺术的发声练习中,戏曲演员可在喊嗓的过程中通过半音阶式的练习方式拓展音域,并且可进一步锻炼发声位置。这种半音阶的训练方式可由低到高进行,在训练过程中可逐步将学生的音色进行统一。声乐艺术中运用跳音来进行头腔共鸣的练习,这一练习同样可运用到戏曲唱腔的教学中。跳音又被称为顿音,是指将气息深入到丹田中,并通过后背的支撑将声音发出。这一训练适合纠正呼吸较浅且头腔共鸣不足的练习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丹田的运用以及声音的反作用力。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与戏曲艺术的念白在练习与表演上有共通之处。在练习时演员首先要将作品中的念白或是歌词进行理解。在演绎作品之前要先充分理解作品,将作品中的念白或是歌词进行朗诵,在朗诵中找寻咬字发声的状态,进而使得演唱更加准确。此外,无论是戏曲艺术还是声乐艺术均讲究韵味。韵味是一个美学概念,指的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感受与联系,有无韵味也成为评判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韵味的产生与字韵、声韵及情韵三要素有关。三者的结合使得演唱具备一定的味道。字韵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情韵是表演艺术的核心,声韵则是支撑歌唱艺术的骨骼。在歌唱练习中,要注重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够发出较为动听的声音。
声乐艺术与戏曲艺术的演唱技巧需要在教与学中不断完善。无论是在声乐教学中亦或是戏曲教学中均需要教师与学生深入其中,了解歌唱表演的意义,从中感受到底声乐表演的味道及戏曲表演的韵味所在。尤其在戏曲艺术的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进行融化创造,感受声乐与戏曲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精华去糟粕,将好的演唱方式与表现方式进行融合吸收,从而使得戏曲艺术能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