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艳
动机是促使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原因,适宜的动机有利于个体基于心理的预期目标,不断提升自身心中的内驱力,继而更加高效地学习。因此,在美术审美教育中,教育者要重视学习者审美动机的培养,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以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审美活动。
比如,在学习《风来了》时,如果教育者只通过具体的画作让学习者想象,或者直接将所展示画作包含的知识以及审美价值呈现给学习者,那么他们的审美学习将极有可能失去生机,继而陷入停滞状态。
但是,如果教育者让学习者以“风之探索者”的角色去感受风的形态、学习与风有关的知识,则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美学意识,激活学习者的审美动机。
具体来说,教育者可这样去做:首先,可组织一个“寻找风的痕迹”活动,带领学习者走到户外,为学习者充分感受风、欣赏风提供平台。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学习者可以注意到很多风的意象,如草丛、树枝随风颤动,国旗迎风飘扬,头发迎风飞起等。基于此,教育者可为学习者布置一个作业,让学习者通过画作对风进行表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深化学习者对风形象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素养,帮助学习者积累审美经验。
审美是理解、情感、想象以及感知等多种因素的结合体,其核心属性之一是直观感受性。不过,这并不代表个体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判断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实际上,所谓的直观感受其实是审美主体在瞬间建立的自我意识中的形象美体与审美客体间的联系,而审美主体要想瞬间建立这种联系,必须以相对充裕的审美经验作为支撑。如,审美对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判定、审美对象是否具备现实存在性等等。
美术教育者要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意识,就必须重视其审美经验的积累。换言之,审美经验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重要构成板块。不过,教育者要想帮助学习者获取丰富的审美经验并不容易,因为对于个体来说,他们最初在美的认识上就像是一张白纸,但由于个体天赋的不同,其在审美经验的积累速度以及质量上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学习者均能基于美术审美教育获得较好的审美能力培养,教育者必须依托他们的先天条件,采用多元且行之有效方式对其进行引导。
一般来说,教育者依托学习者的生活实际为其创设学习情境会更能触发其直接经验,从而能促使其更加积极、深入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
所以,在美术审美教育中,教育者可积极通过创设文化生活情境的方式去帮助学习者积累审美经验,从美学原理、功能价值、形成背景等多种维度引导学习者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继而使其在一定的生活文化情境中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
观察、情感、想象以及感知是构成审美的四大要素,没有观察的审美过程只能说是“伪审美”。教育者在美术审美教育中,应当尽可能多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观察,以此更进一步激活其审美动机,不断帮助其丰富审美经验。基于此,教育者还应不断引导学习者从多种角度、利用多种方式对美术现象、美术作品以及美术景观进行观察与鉴赏,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水平与审美意识,增强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
比如,在引导学习者对漂亮的包装纸进行鉴赏时,教育者可让其自备觉得非常漂亮的包装纸,并要求其介绍自己认为所带包装纸漂亮的理由。在学习者介绍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其从包装纸的形状、颜色、来源、功能等角度对包装纸进行分析,如此,不仅可以促使学习者细致地对包装纸进行观察,同时还能渐次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与能力。
审美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时也是人类改变世界的一大前提。从生命的角度去看,审美是人类最基本的意识活动之一,是人类感知生命、体验生命的重要媒介。美术审美教育是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能够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对各种视觉形象、美术形体等进行感知、解读与评价,并基于此,使广大美术学习者的审美能力与情趣获得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