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副刊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2019-12-17 11:24文/肖
传媒 2019年24期
关键词:副刊党报沈阳

文/肖 瑛

看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往往要看这个城市的报纸;而要看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则往往要看这张报纸的副刊。报纸副刊是一张报纸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也是现实时代读者的心灵守护所,更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象征。

理清历史脉络,提升城市人文品质

党报是一级党组的机关报,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主流媒体。党报的“喉舌”作用,体现在它为民代言、为城市代言的使命感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讲过:“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党报当仁不让地要担负起这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任。而党报的副刊,则是以文化艺术为切入点,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

地方党报立足于地方,地方党报副刊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优秀的副刊甚至是地方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主阵地、风向标、助推器。打造副刊品牌,努力将文化自信通过副刊形式表现出来,让受众从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艺术的魅力,对于地方党报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许多地方党报的副刊由此成为知名的文化品牌,如《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南方日报》的“海风”副刊、《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副刊、《南京日报》的“雨花石”副刊、《四川日报》的“天府周末”副刊等,都是多年来家喻户晓的知名副刊。《沈阳日报》的“万泉”副刊创办66年,其品牌价值和文化感召力,曾为《沈阳日报》的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沈阳日报副刊的责任与担当,为此,2016年,“万泉”副刊开设了“辽海文档”版,2017年5月改为“文档”,每周一期,陆续推出“辽海文化名人纪事”“沈城文化溯源”“关注辽河文明”“浑河记忆”“沈城百年相册”等系列,将辽沈大地几千年来的历史、地理、人文脉络一一梳理。如“辽海文化名人纪事”专栏,陆续介绍了辽海历史上不同阶段的文化名人,从管宁到耶律倍,从王庭筠到唐英……他们是社会思想的创造者和文化传承的播种人,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成就懿范,今日之辽宁才有了世代不绝的“辽海文化”,才有了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一脉文化馨香。我们选取其最突出的某个侧面,写出其鲜活的个性与文化成就,在各个读者层面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读者感慨,“原来我们并不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来我们也和江南一样,有着自己的文化根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如今对历史人文感兴趣的读者越来越多,而且更具有探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尤其对公共媒介推出的那些热点,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齐邦媛的《巨流河》感动了无数人,巨流河在哪儿?乾隆写的《盛京赋》惊艳了法国的伏尔泰,又是怎样的情形?2018年是沈阳解放70周年,今日的岁月静好,是当年怎样的惊心动魄换来的?我们请相关专家,针对这些话题,或实地探察,或佐以大量老照片,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和自豪感。

还有“沈城百年相册”系列,通过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使读者了解到百多年前的盛京城,盛京八门及八大边门、中街、北运河、上下木厂……触摸那些或改头换面或已不复存在的老建筑,今天的读者和城市建设者们,也多了一些打好沈阳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的底气。

发挥副刊优势,凝聚城市人文精神

副刊不但是报纸的文化标识,更是报纸和读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即使现在,面临全媒体的四面冲击,纸媒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但报纸副刊仍有着大量坚定的追随者。

副刊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表现形式,更容易为读者接受。有读者说,看报纸就是冲着你们副刊去的,手机普及的时代,新闻在哪儿都能看,副刊则是带情感的。这是对副刊的鼓励,当然也是压力。

着重于心灵体悟的人,无疑比着重于感官消费的人,具有更细致、更丰富、更敏锐的内心经验、情感世界和感知能力。这也是副刊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文学阅读潜移默化、深刻持久地影响着人的一生。《沈阳日报》“万泉”副刊曾经发过作家祝勇的一篇文章《那个站在阅报栏前的少年》,讲的是多少年前《沈阳日报》对他的影响,而今已成名家的他,仍然深深怀念着那迷上文学的少年时代。和他一样从沈阳走出去的作家刘齐、出版家俞晓群,一直都是“万泉”的作者,他们感念着沈阳这个城市,感念着“万泉”副刊的滋养,又反过来用他们的笔滋养着今天的读者。

牢记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三项原则,“万泉”副刊推出了“见字如晤”“家有小鬼”“静夜思”“名字的故事”等一系列栏目,都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普通人的情感,让读者在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中看到亲情,看到友情,看到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看到这张报纸乃至这个城市浓浓的人文关怀。

2018年,“万泉”副刊创建了“沈报万泉”微信公众号,以清新淡雅的风格集聚了沈城的文学爱好者,此后又成立了万泉文学社,定期举办文学讲座、作家见面会等线下活动,而且联合新媒体部门,以夜读等有声形式配合副刊版面,扩大了宣传范围。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报纸副刊,从前一向被认为是新闻的配角,可有可无,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新闻引客,副刊留客”的现实,实际上,在新闻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副刊是最有可能成为报纸特色的版面。

引领精神风尚,树立城市文化形象

随着社会发展,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副刊的报学特征,它在实践并履行着报纸的很多社会功能,由于副刊的文学特征,又使受众乐意接受它独特的滋养方式,所以有学者表示,“副刊不只是一面反映文化的镜子,更可以是,应该是文化的标杆,一大步跨在社会的前面……”

地方党报的副刊,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引领地区精神风尚,树立城市自信、城市荣誉感和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不可否认,当下新闻的同质化,新闻写作的固定化,给我们的报纸造成了单调乏味的弊病。办好副刊,正是补救此失。文学副刊上的美文、哲思理趣,让人思索人生;历史地理副刊,可以让读者了解历史真相和趣味;生活故事副刊,能让读者品赏生活之味。副刊吸引了受众的眼球,为报纸发行量的稳定和提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许多人可能记不住《文汇报》《新民晚报》《新京报》的新闻版,但它们的副刊——《笔会》《夜光杯》《书评周刊》,却是飘扬在无数文化人心中的旗帜,是风向标一样的存在。

作为地方党报副刊,可能在第一手资料、作者资源上难以和一线城市相比,但在“特色”二字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2019年,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博物馆热随之成为文化新时尚。虽然在此之前,“万泉”副刊已有“文化之旅”栏目,介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藏,但是作为主流媒体的文化担当,如何在树立沈阳城市文化形象、提高沈城市民文化素质这个目标下,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特色之路,成了我们的思考重点。还是从贴近读者的角度,我们考虑到,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博物馆是件好事,但是没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普通观众,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文物背景知识,有的放矢地去欣赏,是不是效果更好呢?基于此,2019年3月,我们开设了“观博手记”栏目,通过对当下展览中相关作品、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详尽介绍,为读者打开一扇奇妙的神游之旅。事实证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本来高不可攀的书法绘画作品,因为专业人士充分翔实的讲解,变得温热可感了,一些技法的精妙之处也懂得欣赏了,现在,“观博手记”已成为“万泉”副刊的稳定栏目,相信经过长期的积累,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爱上博物馆,沈阳这座城市的上空将凝聚更浓的文化气息。

如何履行地方党刊副刊在地域文化建设上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副刊人不仅要密切关注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精神动态,还要对社会热点进行及时参与,深挖地域特色,寻找特色化本土化的源头活水,同时加以精耕细作和深度策划,在选题上做出特色。这样,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地方党报副刊才能做到坚守传统而不乏时尚,内容高雅而不失通俗,从而为地方文化繁荣做出贡献,同时也真正赢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副刊党报沈阳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沈阳远洋公馆
沈阳东大三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
最小和最大
党报深度报道的非典型化转型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做精做专副刊版面——以《西藏日报》副刊为例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