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仁思 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根据符号学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民间艺术的表述符号分为显性符号与隐性符号两个层次。显性符号包括文字、色彩、图案等显现于民间艺术视觉化表象之中的符号表象。而相对而言隐性符号则是隐匿于民间艺术显性符号表象之中的,关于风俗、仪轨、观念等方面的深层次文化风俗内涵及社会价值机制。在民间艺术长年累月的漫长发展轨迹中,显性符号与隐性符号内外兼修、相互渗透,通过在每位审美受众的眼前建立不同的民间视觉艺术显性表象,进一步促使艺术审美受众在民间艺术审美活动中体会其隐性审美文化内涵,故此我们可以将民间艺术隐性符号视为民间艺术显性符号表象的“内核”。
民间艺术自其诞生以来并不简单地为了单纯艺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的民间艺术形式并不存在。在传统社会人们依靠民间艺术隐性符号表述其情感,利用民间艺术隐性符号审美活动组织生活,甚至利用民间艺术审美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最后一句便是描写新年伊始人们贴春联、贴年画的热闹景象。民间木版年画艺术显性视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的日常社会生活秩序,人们在新年伊始张贴具有隐性符号文化属性的吉祥图案,这一习俗仍然保留至今。
民间艺术隐性符号研究强调民间艺术与民间生活之间的原始联系,其隐性符号除了深刻地影响着审美受众的社会行为之外,也对审美个体的精神世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民间艺术的隐性符号体系除了具备审美功能外,还具备了影响人们精神层面的教化功能,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间艺术中的老虎形象蕴含的精神功能内涵影响至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在民间艺术主题中虎借助其隐性符号含义成了生命保护与繁衍生育的象征。民间艺术隐性符号内涵通过显性符号表象的识别与使用,一方面促进艺术设计与艺术创造的不断发展,提升民间艺术物质表象审美认知。另一方面通过隐性符号的传达和表述使艺术审美受众得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慰藉和满足。
著名的人类学专家萨林斯认为:“利用自然所获得的满足以及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都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系统建构起来的,象征性符号系统具有他们自己的逻辑和内在的结构。对于人类而言,并不存在未经文化建构的纯粹的自然本质、需求、利益等。” 民间艺术隐性符号内涵建立于其显性表象之上,相对而言显性符号表象是“外核”,而隐性符号内涵是“内核”。民间艺术隐性符号与萨林斯所谓的象征性符号系统相同,人们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民间艺术隐性符号所构建的审美行为活动以及审美精神内涵来认知世界并沟通信息交流。
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社火活动反映了民间艺术隐性符号中的信息交流内涵。“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源于原始社会中,战胜猎兽之后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略等本领,后期演变成为逢迎神报赛,庆贺集会必然举行游艺活动。人们在社火艺术活动的显性艺术表象中学到了各种社会信息,甚至人生哲理信息,通过社火活动的热烈氛围将民间艺术隐性符号的信息深深地烙印在参与者心中。
民间艺术遗产视觉化保护与再生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得不正视与解决的严峻问题。中国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隐性符号的传承与保护密不可分,不能单方面地“顾此失彼”。从传承保护与再生传播两个维度来理解,从本质上通过视觉化设计来解决民间艺术隐性符号传播乏力问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民间艺术符号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视觉传达载体,也是中国视觉文化符号的根基和源头。民间艺术符号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宝藏,对于民间艺术传承人而言,需要考虑如何使其保持原有符号观念的基础上具有新时代的符号特征。身为华夏儿女,每个人肩上都肩负着对民间艺术传承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化工作者需要对民间艺术文化符号进行现代解读,让设计审美诉求对象了解其精神内涵;视觉传达设计师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民间艺术的隐性符号观念进行视觉化设计表现与延展,通过显性的视觉符号设计观念扩大其隐性艺术文化符号内涵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