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玉菡
档案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的共性和自身独具的个性,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发挥着它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文化”一词,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辞海》对“文化”定义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档案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是档案文化的特定属性。档案产生的原始性和来源的广泛性,使得它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着档案文化本身,而且影响着各行各业、各门各户,在内容上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方面,对其他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档案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独特个性决定着档案文化的地位和功能,彰显着自身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档案特殊文化属性,发现档案文化存在的基本价值,以及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彰显档案文化的魅力。
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既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档案产生的角度看,档案是文化积累的原始载体,为文化体系的形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档案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真实而清楚地中记录下来历史事件和经验、知识等文明成果及其过程,不断积累并保存遗传下去。目前发现的甲骨档案,从中考证出了商代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比如,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档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它记载了盘庚迁殷至纣王之间二百七十年的政治、军事、生产活动和天文历法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可见,档案从产生之初,就承担起了文化要素和信息的客观记录、长期保存和传播交流的功能。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为人类文化长期积累和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档案,也就失去了连续、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始材料。所以,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档案是人类文化体系和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基础。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有这样的论述:“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方法、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音乐、我们的饮食、我们的社会风气等,全来自历史,来自档案。”这充分说明了档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这是由档案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决定的。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于《易经》,而《易经》渊源于甲骨预测,所以,甲骨档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李福敏的博士论文《夏商周三代史官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的重要论断。《五经》之一的《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与档案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如果没有周代采诗之官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也就没有光耀千古的《诗经》。不少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也与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直接根据记录(档案)整理而成,如“《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百度词条中的解释)。《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是根据中央档案馆珍藏档案编辑而成,通过毛主席研读二十四史时留下大量图画和批语,真实记录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种,播撒在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闪耀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的灿烂光芒。“中央文库”是我党从诞生起直至1933年党中央撤离上海期间的重要文书档案,记录着一部中共建党史、一部人民军队壮大史、一部领袖人物史,是我党早期党史研究主要的可靠来源。
可见,档案是“历史文明之母”“文化之母”,随着档案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所包含的真实的丰富内容,为整个文化的繁荣不断提供着源头活水。
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不是事后编写的材料。档案的记录性和原始性集于一体的特点,使其独具凭证作用,在所有文献中最具真实性、可靠性和印证性。
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研究表明,文字记载的历史与历史真相比较,有可能出现不相符合的地方,甚至有可能出现与历史相悖的结论,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包含着太多的主观因素,甚至会出于各种动机而有意地伪造历史。档案是一次文献,是人们为记录事件及其过程而“无意”保留的历史遗物,在各种“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比较中,档案的文字内容原本就是“事件”的自然组成部分,而非事后为记录历史而撰写的,所以它才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和与众不同的真实性。
对古代历史断代,往往应用现代科技,如放射性碳素断代,但偏差较大,档案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史墙盘上的铭文(铭文档案)清楚地记录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和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敦煌残卷”为季羡林先生撰写《糖史》确定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时间提供了确凿材料。邓小平留法档案,为《法兰西万岁》纪录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再现了小平同志在法国留学期间工作生活学习和参加革命活动的历史画面。
档案文化的历史印证性,源于档案的真实记录性和凭证作用,是其它文化门类无法比拟的。
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每一件档案,都镌刻着真实的记忆,再现鲜活的历史画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记录资料片中,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当这个历史画面再现时,无不为之动容,无不感受到党和祖国的伟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真实的东西最容易触动人的灵魂,档案文化的真实性决定了其“以文化人”的鲜活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档案文化信息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中华民族古代创造的无数辉煌成就,近代所经历的苦难与挫折,以及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民族精神,是向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将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档案文化资料发掘整理出来,推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档案文化产品,对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认同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意义十分重大。同时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体教育也具有很强的启迪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