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艺铖
摘 要: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刻画无数经典形象。他特别善于透过人物眼睛,通过极为凝练的描写,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反映社会病因,为读者留下丰富的解读空间。《祝福》一文中,鲁迅着力通过“画眼睛”来刻画祥林嫂及鲁镇众人的形象。本文拟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等人的细节描写和技法的分析,探究其丰厚意蕴。
关键词:《祝福》;画眼睛;技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为我们刻画了无数经典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的眼睛尤其值得关注。他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后来的学者指出,鲁迅所说的“画眼睛”并非只指刻画人物的眼睛,而是说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加以描写,或外貌,或神情,或动作,不求多求泛,但求准求精。换句话说,“画眼睛”即是“画龙点睛”。笔者以小说《祝福》为例,探究其中“画眼睛”技法的运用,看鲁迅先生如何从“眼睛”出发,直达灵魂。
一、以“眼睛”展现人物性格
《祝福》运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开篇写“我”在年底回到故乡鲁镇,从第一个人物鲁四老爷身上,就能一窥鲁迅“画眼睛”的高超技法。在简单介绍鲁四老爷的身份后,鲁迅对他的外貌用“老了些”“未留胡子”一笔带过,紧接着便写他“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鲁四老爷这一“骂”,直接让一个固守封建、粗俗无礼的老监生的形象跃然纸上。鲁迅用寥寥数语,点出了鲁四老爷的“眼睛”,很好地晕染了人物底色。将鲁四老爷严苛、自私的人性和浓厚的封建色彩暴露在了读者面前。
在刻画主人公祥林嫂时,鲁迅则着重描写了她的外貌,重点落在那双眼睛。祥林嫂刚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脸颊还是红的”。特别是“顺着眼”,凝练精要地为我们呈现了祥林嫂——整洁朴素、安分守己、对生活抱有希望的年轻妇女的形象。
同样运用“画眼睛”的技法,鲁迅在《祝福》中还塑造了四婶之势利自私,柳妈之封建无知,鲁镇众人之麻木冷漠,对人物形象地精准刻画,令人叹止。
二、用“眼睛”揭示人物命运
《祝福》叙写了旧社会封建礼教下,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而突出表现其命运的悲剧性,依然离不开鲁迅为不同时期的祥林嫂所画的“眼睛”。
祥林嫂初来鲁镇,安分守己、充满希望,看着此时“顺着眼”的祥林嫂,读者或许只觉她安分,殊不知,鲁迅在此处就已为她悲剧命运埋下伏笔。后来祥林嫂被婆婆强行带回,被迫改嫁,又接连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再回鲁镇时,除去依旧简朴的穿着,“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此刻,祥林嫂从充满希望的形象转变为伤心衰弱的模样,这是可以理解的,是经历变故后的正常反应。但此时的祥林嫂依然是“顺着眼”的。面对四婶的顾忌,众人的冷漠,祥林嫂只是“直着眼睛”,把阿毛的故事反复讲述。到后来,大家都失去了兴趣,那句“我真傻,真的”所包含的悲痛自责也慢慢向麻木迟钝转变。
而鲁迅在描写祥林嫂通过捐门槛重拾希望,以及在发现自己再不可能被接受后的彻底绝望、彻底麻木时,更是将“画眼睛”发挥到了极致。“眼光分外有神”是一度沦为行尸走肉的祥林嫂重新“活”过来的表现,“眼睛窈陷下去”是祥林嫂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被接受后绝望的外露,“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则是祥林嫂连绝望也消失、行将就木的状态。这些描写精练独到,揭示祥林嫂命运的“眼睛”顿时就被写活了。
三、从“眼睛”反映社会病因
鲁迅不仅用“画眼睛”来叙写命运,也用其来探究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原因。说起祥林嫂步步沦落的缘由,有命运的无常,当然也有祥林嫂周边人物的推波助澜。这类人物虽未直接刻画眼睛,但直观呈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认知。其中最典型的是四婶,她的“眼睛”是那句反复强调的“祥林嫂,你放着罢”。她“眼睛”里的祥林嫂失去了贞洁,这种毫不掩饰的嫌弃和忌讳,直接导致了祥林嫂最后的绝望。而以柳妈为代表的鲁镇众人,他们是“咀嚼赏鉴”,一开始“陪出许多眼泪来”,后来又换上“又冷又尖的笑影”,善女人柳妈更是将阴曹地府的恐怖灌输给祥林嫂。这些人情冷暖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容易被忽略的是祥林嫂本人在其悲剧命运中所扮演的角色。祥林嫂接连经历着变故和打击,她不是没有反抗,她也曾不堪婆婆的压迫毅然出逃,她也曾在被迫改嫁时奋力抗争,甚至听从柳妈的“忠告”,去庙里捐了门槛,短暂地重拾了希望。但她不知道的是,从她丧夫丧子那一刻起,从她改嫁那一刻起,甚至從她第一次成为寡妇那一刻起,她就早已不被这个崇尚封建礼教的社会接受了。如此,便有了小说开篇祥林嫂寄希望于魂灵地狱,悲惨死去的情节。所以,面对外界的压迫,祥林嫂终究还是选择了“顺着眼”应对,这一人物的“眼睛”也落在这里。这既是祥林嫂个体形象,也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祥林嫂们”的缩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学中的“眼睛”更是直击主旨,直达灵魂。鲁迅充分运用“画眼睛”的技法,落笔在小处、细处、关键处,呈现出来的,是从个体到群体、从人情冷暖到世态炎凉的多元内容;流露出来的,是一代文学大家心系苍生、心忧天下的责任意识。鲁迅以笔杆作武器,作种子,绘下人物的“眼睛”,更点亮时代的“眼睛”,点亮人民大众的“眼睛”。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小说全集,21世纪出版社,2010年。
[2]朱晓进,鲁迅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