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全 王惠 王力晨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乒乓球的创新包括器材的创新、技战术的创新、训练方法的创新上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出网球在创新中的可实施对策。得出结论:我国网球的发展需要对器材进行创新,从网球线的制造工艺出发,打造自己的网球品牌;要制定出自己的制胜要素,在训练和比赛中总结经验,在追寻速度的基础上加强旋转的结合和运用,以此克制对手;训练方面,在重视技战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心理的强大要比技战术的精湛更加重要,在训练中还要着重加强对关键分处理的训练。
关键词:乒乓球 网球 创新 成功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c)-0253-02
乒乓球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的各项赛事中处于“霸主”地位。然而,网球在我国的发展却处于方兴未艾发展阶段。同样是隔网运动,运动形式也极为相似,我们能否将乒乓球成功的经验引入到网球的发展中?从几十年来乒乓球研究文献入手,寻找乒乓球成功的经验与创新方法,提出并引入我国网球运动之中,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提供相应帮助。
1 乒乓球创新的分析
1.1 器材创新的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乒乓球除了项目的竞赛规则不断完善外,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器材上大胆创新,如不同材质的球拍、海绵和胶皮等。正是有着在器材上的大胆创新,乒乓球的发展才会如此迅速。
最初乒乓球拍是雪茄盒盖子,后来人们从网球拍上受到启发,将网球拍缩小变成了乒乓球拍,这也使早期乒乓球拍的雏形。之后,通过120年的探索和研究,才形成了如今“长柄横拍”和“短柄直拍”。
之后在乒乓球拍的材质上也有所突破。在原有的木质材料上增添了其他材料,如碳粉、玻璃纤维、金属碳和水晶粉末等,以适应不同打法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球拍的附着物上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1902名叫“古德”的运动员在乒乓赛中首次将带有胶粒的胶皮附着在球拍上,增加了对球的摩擦力,打开了旋转球的开端。1951年奥地利人创新出海绵球拍,不仅增加了旋转力还提高了进攻性。日本选手佐藤博治凭借8mm的海绵球拍取得了第19届乒乓球世锦赛的3项冠军,将乒乓球推进到了进攻的时代。1957年日本运动员又有进一步创新了海绵球拍,并区分出颗粒向外的海绵球拍速度快与颗粒向内的海绵球拍旋转强,开启了速度与旋转相互竞争的时代。1959年我国被誉为“魔法师”的乒乓球运动员张意林,创新出长胶胶皮,创造出两边不同性能的乒乓球拍,在第26届世锦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2 技术上创新与发明分析
中国乒乓球队的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继承发扬自己的技术特长的同时,能够针对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主要对手每个时期的技术特点,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技术风格,进行技术创新,在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中经常掌握着主动权。
1970年,与国际乒坛隔绝了4年的中国乒乓球队重返国际舞台,但在比赛时发现,欧洲选手将中国近台快攻技术和日本的弧圈打法进行了结合,创造了横握球、速度与旋转结合的新打法,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创新,中国选手面临危机。在此背景下,徐寅生在快、狠、稳、准、变基础上提出了“轉”。他认为:“近台快攻打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欧洲选手拉弧圈球的能力提升了,我们的快攻技术受到了限制。能否在“快、准、狠、变”的基础上加一个“转”字?在经后来实践,将快攻和旋转相结合的新技术打造了一批善于对付弧圈球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如直拍正胶快攻打法李景光、李振等,直拍反胶的郗恩庭、郭跃华等。
在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江嘉良、陈龙灿两名快攻好手在男单比赛中失利,随后又在第40届乒协赛上失利,这促使乒协决策层宣布:直拍快攻打法如不改革发展,将宣布死刑。在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出现了一批直拍正胶快攻的好手。如刘国梁、马琳等,在国际乒坛上重新夺回了直拍快攻的优势。
吴焕群与张晓蓬在《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中针对2000年、2001年、2002年国际乒联规则的改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针对“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下蹲式发球旋转要高于站立式、反胶发球旋转要高于正胶发球、发长球旋转要优于发短球、侧上发球的旋转速度要优于侧下发球;除此之外,还创新出一种新型打法-反胶快攻打法。
1.3 训练方法的创新
乒乓球的训练除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外,还有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难以达到运动训练的高要求,更不能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程序在《乒乓球的理论和方法》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心理训练的方法:(1)放松训练,是通过语言暗示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使神经和肌肉放松以储存力量;(2)模拟训练,分为实战情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实战模拟类是在比赛前的训练中尽可能的创设与比赛条件相同的情境,如场地、气候、比赛对手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言语描述或图像示意比赛实际情况等手段,使运动员在比赛前了解或想象到这些内容,逐步习惯于比赛的情境;(3)处理关键球的训练,在日常的训练中可把每局都看成9∶9或10∶10的关键球。
2 网球借鉴乒乓球创新分析
2.1 器材创新
器材的创新对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网球拍区别于乒乓球拍,不能像乒乓球那样在乒乓球的木板上附着各种种类的胶皮,但可以从网球线入手如:从拍线的弹性、重量、摩擦程度上入手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从网球拍上入手,虽然拍型可能受规则的制约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但也可以从材料上多加变化以改善球拍的重量和舒适程度,进一步打造我们中国自己的网球品牌。通过器材上的创新和突破,来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2.2 技术创新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在世界乒坛处于不败之地,主要是针对每一时期对手的技术特点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技术风格,进行技术创新,掌握主动权。我国网球运动想站在国际舞台就必须对技术进行创新,在吸收西方国家的优秀技术的同时,创造出自己的新技术,形成自己的制胜要素和技术风格。从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旋转”这一新的制胜要素是中国乒乓球队突破困境的重要因素。乒乓球是由网球演变而来的,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网球旋转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吸取国外的精髓时也要有自己的东西,从旋转入手创造出自己的旋转网球。
2.3 训练方法的分析
网球在对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心理训练的重视。在训练结束后要合理运用放松训练,在准备比赛前要学会熟练运用模拟训练。在平时的训练过过程中也要注重关键球的训练,如比分可以以“30-30”或“40-40”开始或局数可以从4∶4开始,以加强运动员心理承受的能力。
3 结语
乒乓球创新之路曲折艰辛,网球想要走出自己的创新路依然如此,但可以借鑒我国优势项目的经验方法来改善中国弱势项目。打造我国的网球品牌,探寻适合新型的制胜要素,在网球的训练中,除了要加强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训练外,同时也要注重心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吴焕群,张晓蓬.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谢琼桓,夏娃.星光为何这般灿烂——为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五十周年而作[J].体育文化导刊,2002(5):4-6.
[3] 刘少鹏,袁玉玲,张振东.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创新与优势转移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6):112-117.
[4] 程序.乒乓球理论与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