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 周盼盼 陈少环 郭珂欣
摘 要:在我国全民健身这一政策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这一项目经历了将近20年的不断发展与改善,但是目前在社会实际推广当中能够选取明确的实施运动项目并且达到全民健身全面覆盖的效果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阶段。针对天津市青少年生活当中参与体育运动社会背景、自主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心理及根本动机等进行调查统计;根据自主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心理及根本动机等,发现当前在天津市针对青少年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所存在的重点问题,从而开创天津市开展青少年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关键词:青少年 全民健身 推广有效性 调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c)-0183-04
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对于国内体育发展现状的重视程度提到了超越以往的高度,对于群众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更是指出要细化工作目的工作方法,将确实有效的方法策略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从而将我国整体的体育事业发展打造成为一个完善蓬勃发展的良好形态,加快将我国构建成为国际上的体育强国。就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们随着社会的快速更新其自身对于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的追求都从本质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就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已经逐步的与更多层面相接轨,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外交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也一直发发挥着多重复合的功效。
1 天津市青少年全民健身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调查分析
1.1 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诉求
在社会生活当中对参与度较高的不同运动项目进行分层,既要考虑其发展过程的科学性,也要注重其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时效性作用。通常在研究的结论当中了解到的都是通过运动项目对于人的健康状况和锻炼有效性作为出发点出发,不可否认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各方面不同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实验人员所得出的结论直接套用在社会群体当中进行推广往往并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加上在实际生活当中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甚至会远超于实施运动项目操作时候制定的计划,更谈不上强调的训练科学性和时效性两点。
通过调查问卷当中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从生理诉求、心理诉求、社会交往三方面出发,经调查发现,对于运动项目的热爱为体育运动参与目的的超过调查人数的多半51.6%,這与我国近年来对于世界各大赛场当中中国运动健儿的优异表现报道有着巨大的关系,不仅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到任何人通过努力一样可以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又能够在名人的影响下走到户外加入到热爱的运动项目当中。另一方面,更多竞技项目在快捷网络的传送下发送到群众眼前,随时可以看到世界顶尖运动员在赛场当中的风采,不仅让人有模仿偶像一举一动的运动冲动更有让人成为像顶尖运动员的理想。但是排在运动动机调查第一位的原因是减肥达到了78.8%,以瘦为美的社会主流思想引导下更多的人想到的是通过体育运动能够达到减肥这一根本目的,如今全球社会人群生活习惯的不合理化、饮食不均衡化、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的肥胖现象直线上涨已经成为了不同年龄段一大困扰。对于健康的追求人数超过三成达到了30.4%,通过体育实践达到运动技能的掌握占到了总人数的23.8%,通过体育运动达到运动交往目的的人数占到了12.4%,而以了解项目认识项目的发展更好的观赏竞技比赛的人只占到了5.6%(见图1)。因此实验的出发点转化成以群众的根本运动动机、诉求为依据,从而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实施寻找全民健身层次划分的突破口。
1.2 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以对项目热爱,以及生理诉求(健康、减肥)为运动动机的20~24岁青年为实验对象,按照项目的参与度和项群分类选取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游泳、跑步、跳绳体育运动为实验实施项目,每组各30人经过28d的活动间隔并且在单周结束后进行电话回访,将周运动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归纳形成运动现状的原因。从所调查的7项运动参与人数的统计可以看出在月末结束时的回访都只剩下接近30%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只有篮球运动项目人数的6.67%和羽毛球项目人数的6.67%坚持每天运动,保留运动人数对多的跑步项目最后参与率还有46.67%,最少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跳绳参与率为13.33%。同时其参与次数与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每天一次相差较大。对此针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回访当中进行统计如图2所示。
从图2调查的影响因素当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参加实验的受体人员运动反应方面都存在对运动时间有限这一方面的困扰,就目前社会学习工作的时长限制来讲,普遍一天工作8h,因此体育运动的时间只能安排在其余的时间当中。有研究表明晨间的运动对于神经和肌肉的调动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就针对普通人而言过早的调动神经的兴奋性及肌肉的活动能力,在有限的晨练过程后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恢复性练习,同时也受早晨的影响,血糖升高后很容易在上午进入到身体的疲劳期导致从事社会工作的效率降低。实际运动时间有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进行项目运动之前因为篮球、足球、网球、游泳等项目对于场地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到特定的区域进行,在这一条件的制约下必然会缩短实际运动时间,因此从这一原因出发在时间上的成本投入过高是针对当前全民健身发展现状的主要难题所在,而就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运动者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终止个人的运动计划。
其中83.8%的受试人员表示对于运动项目的热爱和参与实验的热忱以及对个人当前生理现状的认识只是短暂的,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原因不能够维持常规体育项目活动,尤其在篮球、足球这类团队运动当中缺乏参与度,身体健康及体重没有出现明显变化,逐渐的失去运动兴趣。
同时,80.9%的人在实验周期内本体感觉身体疲劳及部分运动损伤状况出现。对于项目运动主导因素的正确理解和针对不同水平的运动个体实施不同运动方案同样是全民运动层次的重要体现。其中对于群众运动过程当中辅助恢复措施应用是全民健身运动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2 天津市青少年全民健身體育运动项目教学干预实验研究
对跑步、篮球、网球3项运动进行干预性研究,每一项选取12名青少年作为受试目标其中男性7人,女性5人,进行为期20d的专项技能教学及自主练习,在干预结束后进行28d的活动间隔。进行以教学和自主练习的实验前段的20d当中,跑步技能教学主要以确定参与的总体时间,进行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规划为主,与自主练习同时进行;篮球技能教学是通过以投篮、个人基本技术、多人基础技术为主的方式完成,自主练习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完成;网球技能教学以端线正反手发球和击球为主,自主练习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完成。
2.1 实验前后基础心率变化分析
在进行实验的第一阶段有教学干预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进行3项体育运动的受试个体在心肺功能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如表1在基础心率的均值数据显示上,篮球实验个体的心率下降也十分有限,跟项目供能特点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有爆发力的跑和跳结合的运动对于有氧能力的提升相对有限,而在图3中可以看出跑步在心血管系统的改善运动影响方面最为显著,心率的下降指数最快。
2.2 实验前后血清睾酮变化分析
从表2、表3中21d取值可以看出3项不同的运动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刺激变化基本相同,血清睾酮的变化值都是先大幅下降后回升的发展曲线,尤其跑步运动的血清睾酮回升较为明显,结合基础心率的变化,说明在持续中等以上训练量的刺激下实验个体能够不断的提升个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水平。而篮球运动的个体均值男性回升到305.19ng/dl女性回升到了23.14ng/dl,网球运动个人均值男性回升到326.94ng/dl女性回升到了18.73ng/dl,表明对于项目的运动身体机能并未达到一定的适应程度,尤其要注意身体运动疲劳积累状态,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2.3 运动项目教学实验第二阶段研究分析
从表4的第二实验阶段参与人数统计当中可以看到跑步参训人员没有停训的情况发生,而且运动次数都维持在了3次以上甚至超过半数的人达到一周5次以上的运动,从表2、表3的血清睾酮测试值回升到与基础值相差不多的状态,并且通过表1的安静心率统计可以看出受试个体的心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可以说身体机能水平已经完全适应了跑步的运动刺激并且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与项目的运动效果对受体对象的主观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参加跑步运动的个体在这一可见结果的干预下继续个人进行项目实施,从而形成持续参加体育运动的良性循环。
只有篮球项目的1人在坚持每周5次以上的活动。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体重均值略有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在实验第一阶段结束后基本与跑步运动的11d取值持平,这也证明了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对于普通人耐力素质的提升效果不很明显,其一说明在短时期的混合供能运动项目的群众实践中以强度为主运动项目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改善要比强调运动量为主的耐力项目较弱;其二说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项目实践后对于人体的健康影响是有持续性作用的,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停训或缩短训练时间后依然具有一定的身体机能水平。
3 结语
从研究结果来看,就兴趣驱使下的运动效果并不能表现出持久性,也会因为多种因素的限制达不到运动要求标准甚至恶性循环导致运动终止。全民健身体育运动项目综合多种因素后提出的推广先后顺序,期间不具有连续性,就耐力增长而言跑步所达到的运动效果能够更好地让运动个体参与到其他的运动项目当中,可以说是其他运动项目的一项身体素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仇军.群众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科学,2016,36(7):3-9.
[2] 贾志强.群众体育: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8-14.
[3] 任海.以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7(9):1-9.
[4] 杨晓明,田雨普.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8):11-15.